瞿秋白观后感精选。
瞿秋白观后感是读后感大全为您整理的与您需求相关的一些信息,您一定在考虑怎么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一篇好的观后感,要具有时代的气息、真情实感,并且善于联系实际,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瞿秋白观后感【篇1】
今天我们看了《伟人瞿秋白》。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瞿秋白。他哪里伟大呢?他到底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地方呢?
我觉得最感人的是1935年瞿秋白被国民党保安团逮捕,在狱中对敌人的审讯、劝降,坚守革命气节,并说了一些令我刻苦铭心的话,“人爱他的历史,甚至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志不可敌”“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
这位伟人能在敌人的审讯中抵挡住他们的劝降、辱骂,守护者革命气节,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的英勇情景让我深深感动;瞿秋白能在狱里有感而发写出了坚贞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怀的诗词《多余的话》,坚定的表示要守护革命气节,还祝愿同志勇猛精神。这种精神令我热泪直流,如果我能见到他,我一定会抱着他痛哭;瞿秋白还能在刑场的路上唱《国际歌》、《红军歌》,在准备行刑的时候高呼“中国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他的誓死保卫中国共产主义的意识令我激动万分,恨不得马上把瞿秋白拉回来。瞿秋白英勇牺牲后,世界各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战士。
我们要学习瞿秋白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力。
瞿秋白观后感【篇2】
我们开展了“读《伟人瞿秋白》争当四好少年”的活动。一开始对瞿秋白我们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他是“常州三杰”之一。但是他为什么会是“常州三杰”之一呢,我们却不清楚。开展了这个活动后,尤其是读了《伟人瞿秋白》之的,我们对瞿秋白有了深入的了解。对瞿秋白,我们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敬佩之情。
瞿秋白是一个革命家,文学家,他还是翻译家,他在许多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但在我眼中,他首先是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少年瞿秋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憎情感。瞿秋白在中学读书时,他就开始了有兴趣地课外阅读,主要书籍有《太平天国野史》、《通鉴纪事本末》,谭嗣同的《仁学》、严复的《群学肄言》、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中国近世秘史》……他的书桌上、枕头边,总是堆放着一叠叠书籍。当他闻听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窃取后,在羊牧之面前一再流露了愤懑苦恼的.心境。瞿秋白还做了篇痛斥袁世凯为“国贼”的作文。小小的瞿秋白从来不惧怕什么,有自己的主见。所以后来他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革命者。
在我眼中,他还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从小就爱学习的瞿秋白,后来辍学了也不忘读书。瞿秋白寄居湖北黄陂的姑母家,那时他已患上了肺病,他还是利用姑母家丰富的藏书,夜以继日地攻读。深夜,为了使灯光不外露,他在窗上挂上厚厚的布帘。到了俄国,瞿秋白广泛接触各阶层人士,勤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研究俄国革命、俄国共产党、俄国社会和文化。旅俄两年,他撰写了60多篇通讯,还写了两本著名的散文集《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后来回到国内,他担任《新青年》《先锋》主编,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译述。老师告诉我们,在当时的上海,瞿秋白和鲁迅并称为文坛双璧。
瞿秋白,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作为常州人,我深深为常州有这样一个伟人而骄傲。我们将沿着他的足迹,努力学习,争当四好少年。
瞿秋白观后感【篇3】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伟人瞿秋白》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轻轻合上《伟人瞿秋白》这本书,我感慨万千,敬仰之情由然而生。因为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我敬佩的从小就勤学好思。他虽然出生于书香门第,但是却家境贫寒。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努力学习,从小就表现出极强的思考理解能力。有一次,他背诵:“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母亲问道:“上城归来,为什么泪满襟?”秋白答道:“这是因为养蚕的人穿不着绸,不养蚕的人满身都穿着绸。”母亲听了很高兴,抚摸着他的头说:“读书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才是真读书。”又有一次,秋白听母亲讲古诗《孔雀东南飞》里的故事,他问道:“刘兰芝和焦仲卿夫妻很要好,为什么婆婆不要她?”祖母听了不禁笑起来,觉得他问的很有意思。正因为他从小就知道问为什么,所以才会对时的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后来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我敬佩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看书时老师告诉我们,虽然我们现在人人在学瞿秋白,但是在以前,瞿秋白是受到错误的.对待的,曾经被打成的右派。但是他对党的事业从来都没有怀疑过,他的立场也从来没有动摇过。即使面对死亡,他依然毫无畏惧,镇定自若。老师曾经让我们猜猜他牺牲的时候为什么盘腿而坐?我想也许是因为盘腿坐着,那么就是死了,也不会倒下,也不会跪下吧!也许他就想这样告诉敌人,死亡也不能叫他屈服。
我敬佩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进行文学创作。他的一生非常短,只活了36年,但在短短的生命中他留下500多万字的著作。他常常抱病写作,与鲁迅先生结成了知己好友。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人是死了,可是作品是不会死的。我想说,瞿秋白是死了,可是他的精神是不会死的。他已经逝世70多年了,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他是我们常州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瞿秋白观后感【篇4】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做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我们应当学习所有伟人的品德,然而最让我敬仰的伟人,那非他莫属了。他年纪轻轻,便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他曾参加过中共三大,起草党纲;他曾与上海工人在一起,武装起义他便是伟人瞿秋白。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他的精神是永不改变的,那就是光荣的为祖国而死。在敌人的百般劝降阴谋中,他坚强不摧的意志力使他不畏惧敌人的恐吓,向着死神走去。当时,哪怕他只是离死神一步之遥,他也不会害怕。我记得他面临死亡的时候非但不害怕,还大声说:此地很好!他的一生向帝国主义分子,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不可欺辱的!
他之所以不害怕敌人,不害怕死亡,那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的心。他认为为祖国而死是光荣的。面对瞿秋白这样顽强的爱国精神,那我们这些少先队员是不是应该更爱祖国呢?比起瞿秋白那么贫苦的生活,我们现在这样美好的生活,是不是更应当感谢我们的祖国呀!可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校园里总能看到同学们扔的果皮纸屑,那样浪费资源,总有一天我们美丽的祖国会被我们自己消耗完,如果你以前是这样,那请你从现在开始保护我们身边的一花一草,一草一木,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长大后,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不拖累祖国向科技发展的步伐。
是的,瞿秋白的身躯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印在中华民族的心中。也许有些人不明白一张恬静的脸,一副斯文的眼镜,一个弱不经风模样的书生能为祖国而死?那么让我来告诉你因为他有一个爱国的心!各位少年们,各位少先队员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做有益的事,一起争做四好少年吧!一起为祖国添光彩!
同学们,让我们像瞿秋白一样对人民,对祖国怀有一个美丽的中国梦,让我们一起实现它吧!
瞿秋白观后感【篇5】
今天,我们全班一起去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感受瞿秋白这位伟人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创造的点点滴滴。
走进瞿秋白故居,就感到一股文化的气息。映入眼帘的是瞿秋白的着理名言: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霄。他把春色比作人民,这句名言体现了瞿秋白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是为百姓着想。
来到瞿秋白这位伟人的书房,整齐的桌椅让人觉得书香盎然。让我仿佛看见了他与张太雷、任乃阁、吴炳文等人在这议论时事,当他们谈到国家现在局势时都眉头紧锁,义正言辞。
踏入他的寝室,依然是书桌,桌上看上去一尘不染,渗透出缕缕书香。环顾四周,里面的布局井然有序,宽敞明亮。离书桌不远就是瞿秋白的下榻之处。据说他学习十分刻苦,到了深夜才上床睡觉。床是木制的,还蒙上了薄薄的纱巾。这书房看似很平凡,和普通人的没什么两样,但瞿秋白却在里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绩,这都来自他的勤奋。古色古香的卧铺真是玲珑别致,还有古朴的书桌。可见瞿秋白十分热爱学习,积极推广马克思主义。他仿佛在书桌前策划着党中央的伟大计划,在为老百姓策划一个合适的方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为大家辟一条文明的路。瞿秋白做到了!
来到关于瞿秋白一生的资料整理地,真想挥笔写下诗篇赞美他。
微微了解了这位历史革命家的资料之后,真让我发自内心地佩服与崇敬,痛切这位伟人的英年早逝,憎恨出卖瞿秋白的汉*。在观看了一小段视频后,我了解到瞿秋白英勇牺牲的大概:1935年6月18日,他被押至长汀中山公园凉亭,英勇就义,年仅36岁。我深吸一口气,低下头,诚恳地为瞿秋白默哀。
我离开瞿秋白纪念馆,想到:人固有一死,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瞿秋白走了,我们失去了一名优秀的革命家,他3终泰山。他去了,但却活在人民的心中。没有瞿秋白为我们创造的点点滴滴,我们可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瞿秋白,一位永远的伟人!
喜欢《瞿秋白观后感精选》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dhb100.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瞿秋白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