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东京审判观后感 > 地图 > 东京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5-23 来源:互联网

东京审判观后感实用。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在观赏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京审判观后感实用”,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东京审判观后感(篇1)

难得国产影片《东京审判》叫座又叫好,在影界获得了巨大成功。由于反映的是历史题材,我凭着专业兴趣破天荒的走进了久违的电影院,想看看导演究竟是如何用电影来演绎这段历史的。

也许是自己专业所长,电影在史实上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新知。影片对于大川周明的装疯卖傻,溥仪举证的闪烁其词等重要史实基本未作交代。但尽管如此,影片还是给观众展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中国的百姓对东京审判的了解十分有限,而正是这部电影为广大观众填补了这段知识空白。导演高群书在理解采访时也表示,他拍这部电影的最大愿望,就是期望世人都知道这件事,这件历史大事。

然而作为一件历史大事,为什么在传统的历史教育下,我们对其知之甚少呢。东京审判是一次正义的审判,在审判过程中,以大法官梅汝璈、首席检察官倪征燠为代表的中国检察团,忍辱负重,排除万难,最终为中国人赢得了尊严和胜利。然而遗憾的是,我们这天却很少有人听说过梅汝璈、倪征燠他们的名字。因此在电影院里,观众们第一次接触到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再配上音响、画面的刺激,人们心灵的共鸣和震撼也就可想而知了。

《东京审判》好评如潮,甚至人们高呼是个中国人就就应去看。这就相当于说是个中国人就就应知道这件事。然而东京审判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这天我们认为中国人都就应知道的这件事其实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多人都不知道。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总觉得《东京审判》对观众的再教育之因此那么成功,必须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常规的历史教育做的还很不够。正是在课堂上,在家庭里,我们的青少年们缺少了对东京审判的起码了解,在电影院里,他们才会被这段耳目一新的历史场面所感染。

由此可见,我们的历史教育或许不就应仅仅重理论而轻史实。我们的教材与其长篇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好处,还不如对东京审判、南京大屠杀等这样的史实多加笔墨。我一方面期望今后能有越来越多像《东京审判》这样优秀的电影问世,另一方面,我也深深担忧,正因我们的历史教育不可能一次次电影来补课。我的很多学生都去看了这部电影,在和他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在电影院里理解了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这当然是好事情,但作为他们的历史老师,我也心生愧疚,我实在担当不起,作为中国人都就应知道的历史大事,在我的课堂上居然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了。都说历史不能忘却,我想这更多的是历史老师的职责,而不是导演的职责。

东京审判观后感(篇2)

“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梅汝傲的名言。

其实那段历史我想只要是中国人,就不会不知道。刚刚从电影院看完《东京审判》,耳边还回响着梅汝傲那些激昂的话。

第一次让我震撼的,是当所有法官,坚持中国法官的座位要排在英国以后,梅汝傲把本子一关,头也不回的离开会议室。从梅汝傲身上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但是梅汝傲也有过无奈,有过彷徨,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抽着烟,虽然他用“威胁”的方式,来说服大家,必须证明中国的位置,但是命运,不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最后的胜利,当然是属于梅汝傲的。所有法官去远东军事法庭彩排的时候,梅汝傲走在一群外国法官中间,他很坚定的坐在了应该属于中国人的位置上。

第二次让我震撼的是当对战犯实行不实行死刑的时候,梅汝傲把一杯水砸碎在地上,开始了他的说服工作。当他打开信封里的投票纸,把笔拿起来,在“yes”上重重的勾了一个圈,然后把投票纸放回信封里,叠好信封,最后投入投票箱。这是他作为中国法官,中国人,所做的一切。当最后的票数为5比5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紧张了,其中也包括梅汝傲。当最后从主法官口中念出“yes”的时候,梅汝傲胜利了,他轻轻的闭上眼睛,他如释重负。

“我只能说,我尽力了。”这是本片最后梅汝傲说的一句话。

我觉得这部片子拍的很不错,特别是在军事法庭里的戏,那种刷的声音,很有震撼力。那几个日本演员,真的演的很好,坐在我旁边的几位老人家,都说他们像真人。松哥演当然一个字形容“棒”。几乎全部的英文台词,虽然我听不懂讲什么(当然,下面有中文翻译),但是能听的出,松哥花了很大的时间在这方面。不过唯一的缺憾就是,里面松哥只有的几句中文,是用的配音,配音人的声音,本人不敢恭维。

东京审判个人觉得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如果对那段历史不了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但是有不足的就是,内容还不够多,可能因为时间关系,很多东西,只能走马观花,不能把东京审判全部呈现在大家面前。

东京审判观后感(篇3)

我是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对于五十年前的这段历史很陌生。通过观看电影,我感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由此带来的沉痛灾难,我们中国人要牢记这段历史。

影片中的梅博士,在量刑前对各国法官的劝说让人激动。当时整个法庭不赞成死刑的法官居然占多数,在讨论是否对日本战犯判处死刑的会议撼人心魄,中国法官梅汝?以杯子和水来比喻人类和文明——人之不复存在,文明将焉附兮,经过梅汝?的努力,才以六票对五票的一票之差扭转了局面,用日本战犯的绞刑告慰了在战争中死难的中国和其他国家被日本军国主义杀害的冤魂。

《东京审判》告诉了我们要着力于表现坚持法律公正,坚持惩恶扬善,坚持民族大义的宽广胸襟。我认为《东京审判》这部电影向世界传达出的正义正气的力量,传递了人类从心底深处发出的追求正义与和平的呼喊,更让我们每个中国人立志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人开始遗忘,我想这就是学校组织我们观看这部电影的目的吧。战争是可怕的,无论对于哪个国家,都将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不应忘记这段历史

东京审判观后感(篇4)

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造成无数伤亡,而经过那场灾难幸存下来的人们,讲述了那个时候所发生的一切,许多人在台阶上坐着,在路上闲逛,在一瞬间被重核裂变的巨大能量摧毁,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大地上一片狼藉,放射性物质顿时弥漫在整个日本东部,一片火海,似乎没有生命活了下来。但是仍然有少数日本人幸免于难,给后人讲述着一切。

在中国,很多人会说,日本人这样是罪有应得。

我深切表示不同意。

《东京审判》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历史剧,反映了在远东国际法庭上的一些事迹。但是以一个国际上的眼光看这部电视剧,不免显得有些幼稚。作为一个大国,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地区性大国,鼓动人民去仇视世界上的一个国家,我认为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甚至不免让人笑掉大牙。试问你自己的良心,日本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善良的人民有什么错误吗?让他们饱受核武器的袭击,至今不能摆脱放射病的痛苦,你忍心吗?真正犯错误的是日本的军国主义的走狗,但他们只是日本人的极小一部分。

为了本国的人民,才走上了这条道路。就像现如今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很浅显的阶段,我指的是前奥运时代。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亚洲的东部竟然有个叫中国的国家,在我们眼里看起来,很可笑。但这是在西方国家很普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没有给自己正确定位。

民族国家之间的仇视,与什么有关?大家有没有这么问过自己?答案是于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有关,为什么中国人仍然对抗日战争怀恨在心?为什么日本窜改历史?我分析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日本人不想让自己的后代知道他们前辈所犯下的罪行,不想让自己的国民活在仇恨之中。不得不说,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没有日本人高。

在这一方面,德国做的很好,默克尔的一跪,震惊了世界,他们能正确认识历史,能改正错误,这点是弥足珍贵的。

再次审视《东京审判》,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让我们知道了这个历史,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宽容别的国家对我们国家的侵略,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记我们国家从1840年以来的屈辱历史!

东京审判观后感(篇5)

关于东京审判的观后感范文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这几个名词好像在儿时略有所闻,略微知道那是和当年审判日本战犯的法庭,但了解程度也就仅此而已了。原本这种状态可能会一直保持下去,但是今天,这种可能性已被我们深爱的松哥所主演之影片《东京审判》打破。于是乎,自己关于这段历史的记忆空白就此被填补上。我不否认是出于对松哥的喜爱而关注此片的,在北京首映式中观赏过此片后,发现自己对于松哥的喜爱又进了一步,同时也上了一节刘老师所演绎的令人发人深省的爱国教育历史课。在被影片精彩的内容以及松哥十分出彩的精湛表演震撼过之后,自己陷入深深的思考与回忆当中,开始回味松哥在片中的那几段令观众感到惊心动魄的精彩片断……

场景1:1945年5月2日,11国法官接到法庭书记员紧急通知,下午四点举行开庭仪式预演。11国法官身穿法袍衣冠笔挺来到法官专用休息室。澳大利亚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卫勃宣布关于法官座次的排定,故意将中国的位置压至英国之后.梅汝璈勃然大怒,与卫勃据理力争,并不惜退出和去职,也要维护中国应有的地位.几经波折,在刚烈的梅汝璈面前,卫勃只得答应了他的正当要求.代表中国的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大法庭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气节,及其个人的铮铮铁骨。

相信大家在看过这个片断之后可能都会有一种感觉:这个演绎起来难度十分之大的民族英雄换成其他人来饰演还会有这种摄人心魄的效果吗?松哥在这段影片中将梅汝璈大法官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中国人民的睿智与勇气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之前对梅汝璈大法官并无过多的了解,但是通过松哥的传神演绎,使我在胸中的爱国激情汹涌澎湃之同时,对梅汝璈——这位顶天立地的男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仿佛在这一瞬间,松哥和梅法官有机地重合到了一起……

场景2: 审判进入了最后的'量刑程序。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十一个国家的法官对如何量刑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印度法官巴尔居然主张宽大为怀,对所有战犯不予量刑,将他们无罪释放;法国法官不同意死刑;而庭长卫勃也不赞同死刑,认为可以将这些战犯流放至荒岛……力主对战犯施行死刑的呼声在法官中处于劣势。这时的梅汝璈无比愤慨,但又感到势单力薄,力不从心,在和曾江老师饰演的向哲浚进行的彻夜长谈中,谈到了自己目前遭遇到的困境,并激昂的表明要以死殉国来打动那些反对死刑的法官,结果被理智的向检察官批评为不负责任,没有勇气,想通过死亡来逃避眼前的困境,并且点明即使他现在从楼上立马跳下去都不会感动到那些人,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努力前功才不会尽弃,现状才可能改变。梅法官终被一语惊醒,重新又鼓足了信心与勇气……

这场戏,表现了梅汝璈法官真实人性化的一面,因为他不是神,也会感到事态的严重,感到忧虑、恐慌,但是响鼓也不用重锤,在向检察官的开导与鼓舞下重新迅速地振作起来。可以说,在这场戏里,梅法官的心理状况是很复杂的,而且相应的是他的情绪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这些都是对演员演技的重大考验,但是我在看过之后觉得松哥将这场戏驾驭得胜似闲庭信步一般轻松,相信众多的松粉们和我此时都会在大脑里浮现出松哥以前演绎过的众多内心复杂的角色,也都会觉得高导果然慧眼识人哪!

场景3:冷静下来后,梅汝璈开始利用自己的智慧,针对各个法官逐一说服……首先,他说服的对象是法国法官,并用一种很新颖的比喻——将一个水杯比作人类将杯中水比作人类文明,暗喻人都失去了生命,还哪来的文明,对待像日本战犯那样的刽子手,完全不必心慈手软地以文明人自居而对其网开一面;紧接着针对顽固的印度法官,用其信仰的佛教来反驳其自己的观点;最后就是审判长卫勃,梅法官依旧是慷慨激昂地力劝他改变立场。终于,开始投票了。扣人心弦,6:5!死刑!这时镜头再次切到梅法官那里,首先是他的脸部肌肉迅速从僵硬绷直的状态松弛下来,接着情不自禁的闭上双眼长舒一口气。终于结束了……

看完这段后,在佩服梅法官舌战群儒的口才的同时,更被他闭眼舒气的那一幕所深深感染,仿佛感同身受一般(呵呵,想到了当时拿到成绩单时的感觉了^_^)。松哥的谢幕演出依然是那么的完美呀!

“下课”铃声想起,自己还端坐在影院座位上,心绪还久久不能平静,松哥的课讲得实在是令人回味无穷,自己一定要将课文内容永远铭记在心。伟人有伟人报国的方法,而像我这样的小人物同样可以用人生一点一滴的奉献来为国家做出绵薄之力。生活还在继续,但似乎心里有了些许坚强,多谢梅法官,多谢松哥!

东京审判观后感(篇6)

《东京审判》我看完后很震惊,很激动,真是惊心动魄,我是在看电影,真的不知道当时在现场的人是一种什么样地心情,东京审判两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百次的庭审,终于终告结束,但是影片中的小酒馆却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热情的老板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各国的法官喝酒、聊天、唱歌、跳舞,完全没有远东国际法庭里的阴森和冷淡。但是这个酒吧却没有坚持到最后,因为,一个抗热的日本的爱国分子的不理智行为,扼杀了这片净土。

我记得影片中的证人大骂,他唤起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影片给我们展现了惨痛的历史,让我们知道忘记过去的苦痛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电影重温历史,唤醒我们的记忆,战争曾给我们的悲痛,无论是对日本还是中国都残酷的。

很庆幸的是我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所以,我倡导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解决问题,让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创造一份和谐,让我们避免战争,快乐的生活!

喜欢《东京审判观后感实用》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dhb100.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东京审判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