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大学》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大学》读后感800字,2023《大学》读后感800字范文
《大学》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大学》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大学》读后感800字推荐

关于六年级城南旧事读后感800字精选

读后感大全推荐更多专题:“六年级城南旧事读后感”。经过收集,读后感大全为您献上六年级城南旧事读后感,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写读后感时要注意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读作品,为我们找寻出许多利于学习的方法。我们在写读后感的时,能帮助我们进一步领悟该作品的内涵。...

有关罗生门读书心得如何写

人生漫长转瞬即逝,我们经常会有所感悟,此时此刻,不妨记录一下内心的想法。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让自己思考和感受更加清晰的方法,以下内容“罗生门读书心得”是读后感大全特意分享给您的,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

创业史的读后感精选

现在,有请阅读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推荐的《创业史的读后感》。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包容和接纳这个世界,读完作品,我们或许又会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当我们看完文章之后,脑袋里面想了很多东西,那就是读后感的来源。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牛虻的读后感精选3篇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牛虻的读后感精选3篇”,或...

童年初中读后感系列5篇

读后感大全主题阅读推荐:“童年初中读后感”。阅读一本好书能洗涤我们的灵魂,阅读作品后,我们的思想被作者带领着遨游。大家写读后感时,不要仅停留在对原文的简单摘抄。以下为我们为您分享的童年初中读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山羊不吃天堂草读后感模板600字

书使我们看到广阔的世界,让我们学到知识,甚至成为我们的人生导师,在阅读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丰富生活。读书中所想的宝贵思绪可以记录在读后感里。以下由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读后感模板”,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关于羊脂球读后感作文2000字

我们从小就接触作文,经常写作文能提高我们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等多种综合能力。为了写好作文我们要多阅读好文章,吸取优点,作文应该怎样写才好?栏目特意为你整理关于羊脂球读后感作文,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推荐]茶花女读后感如何写(通用5篇)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茶花女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合集6篇)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读《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就这...

基督山伯爵读书心得集锦

根据您的需求,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搜集了基督山伯爵读书心得。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可以说将虚无缥缈的想法总结成纸质的心得体会很有必要。撰写心得体会体会是为了使大家更了解自己。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

《大学》读后感800字

(共 5322 篇)

  • 1、 《大学》读后感800字

    导语: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写到:《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意思是《大学》这部书,是古代大学教书育人的纲要和准绳。小编收集整理了相关的优秀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读后感800字【1】

    初次接触《大学》,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可能有人觉得奇怪,《大学》讲的并不是声情并茂的煽情故事,为何会感动呢?此时的感动不只源于文中所讲,还源于著书者及注疏者。

    总结一下,让我感动的有三点。首先,我读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一直对宋朝的学者无好感,尤其是朱熹,印象中总觉得他是个迂腐古板,呆滞严厉的学者,毫无灵气可言,看过这篇集注之后才发现人家并非徒有虚名。他的注疏严谨而详尽,对原文的理解深刻而通透。想来能千古留名果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朱熹只是古代学者的一个典型代表,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学者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地学习钻研孔圣之道,几乎是带了一种虔诚的。这种对待学术的虔诚也许在今天的学者身上很难再发现,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严肃和认真,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它纯粹源于治学者本身。

    接下来是第二点,《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个人道德修养与治理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前面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样的。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是几近苛刻的要求。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君子自身的修炼恐怕比治骨角,治玉石更要严厉。这种对于完美人格的执著追求,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第二个地方。在当今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人们我行我素,安于自己的本来状态,个性在张扬其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不思进取者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古人对于完美的极致追求也许并不会实现,实际上实现的人确实很少,但是他们这种对美的人格的不懈追求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敬重。

    第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这句话中,我看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有所作为,换句话说,就是用行动去改变现实,将目标一步步分解细化,从而逐步实现。与此同时,在实现目标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分清本末然后循序渐进。自

  • 2、 我的大学读后感800字

    【第1篇】

    《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是高尔基作品的三部曲。这三部曲讲述了阿廖沙的一生,他的那段生活,仿佛就是在听一个善良而极端的天才在讲述一个悲惨的童话。然而,使我感触最大的莫过于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我的大学》讲述的是阿廖沙在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工役,受过欺凌,侮辱,戏弄,甚至还遭受过陷害和毒打,体验了社会底层人们的艰辛,认识到了人性的丑恶。但他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艰辛而自暴自弃,相反,他积极面对,正是他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我,直达我的灵魂深处。

    高尔基三部曲的出版不仅使我们对高尔基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更能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在沙皇的统治下,人们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以及当时人们的残酷和冷漠无情。特别是每次当我读完《我的大学》和《在人间》,我都会忍不住对当时的人们的悲惨生活而感到痛心,对于那些残酷的统治者的痛恨以及对当时人们的冷酷无情而感到悲哀。读完这三部曲后,我想每个人都会对现在的幸福生活感到满足和更加珍惜。

    在《我的大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当时的阿廖沙是多么的渴望能够到大学进行高等的教育。但由于现实的残酷,他并没有如愿以偿。在一开始看到阿廖沙的愿望破灭时,我满以为他会放弃那个在那时看来是多么奢侈而不切实际的愿望,老老实实地做社会的底层,一直碌碌无为。但出乎我的意料,他竟将贫民区和码头作为它的社会大学。在那里,他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包括大学生,初中生以及一些革命者,学到了在正规大学里面永远无法学到的知识,扩展了它的见识面的同时,也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改变。也许,正是阿廖沙的那种坚强以及不畏艰难,勇于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造就了他成就,使他异于其他那些碌碌无为,自暴自弃的人们。

    阿廖沙对于他的未来有很清晰的规划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当下,他脚踏实地,永不放弃,勤奋学习,勤奋思考,持之以恒;对过去,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曾经努力过并为此而争取过。他曾经在书中写过这样的一句话,使我感触良多:“苦难的日子使我变得更加坚强,我不奢求别人的施舍,也不苛刻偶玩好运的降临,愈是艰难,愈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智慧”。是呀,愈是艰难,愈能磨练人的意志,在阿廖沙的身上,我清楚的明白,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在任何困难面前,我们都不能轻言放弃,只要不放弃,就证明我们还有机会,还能实现我们的梦想。但是,一旦我们放弃了,我们就与成功擦身而过,失之交臂

  • 3、 《我的大学》读后感800字

    社会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它教会了我如何生存,如何交际,如何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而高尔基先生就是在社会底层长大的,所以在写自传三部曲中将社会这种复杂写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这本《我的大学》更是令我回味无穷。

    这本书讲述了阿辽沙经历了较为快乐的童年,又度过了城中而有苦闷的打工生活,满怀着理想的他期望能进入大学--这个知识的海洋,但是像他这样的穷人孩子是不可能进入大学的,他来到了社会大学学习,触及到了许多知识分子,收到了各种思想的教育,而这所大学为它展现出一个越来越宽广的世界。

    是呀,学习不止一种,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学习更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阿辽沙为了读书能够受尽各种各样的屈辱,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习一下他渴望读书的刻苦精神呢?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上一辈的奋斗精神,在自己的努力中不断实现梦想,不断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

    社会像一座绕不出去的迷宫,社会像一望无际的大海,社会像跌宕起伏的乐曲,社会也像有着千奇百怪生物的古树林我们未曾想过要涉足社会,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已经融入到里面了。阿辽沙就是在这所大学中生存、求知的。在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并不是那么简单,社会更是复杂。一会儿就有人丢了工作啊,一会儿就有人想不开啊,这些如乱麻般的人们,这些如乱雨般的琐事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而这时我就更能感觉到阿辽沙他对自由的热烈追求,他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他热爱这所大学,更亲近这所大学,他学习到了怎样与周围人交流(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交流方式),并开拓了视野,他更在里面获得新生。

    看看现在外面的大街上, 这些来去匆匆,边走边吆喝的商贩,那些满头大汗还在一步一步吃力搬运的工人,还有顶着炎炎夏日还在街边扫地的环卫人员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深入大众,并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知识与实践探索双行,就已定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等着我们。

    夜幕悄悄降临,正如生活每天都在继续。我望着窗户,这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它们就像一颗颗钻石般闪亮,而我竟忽视了它们的美丽。不!它们在努力,在为自己照耀,希望成为天空中最闪耀的那颗星!而人生亦如此,每个人都在拼命奋斗,因为都希望在社会中崭露头角,希望成为社会中中最闪耀的那颗星!

  • 4、 读后感800字大学生范文

    有什么名著读物适合大学生阅读的?《史记》、《我的大学》、《铁皮鼓》都是不错的经典名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800字大学生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读后感800字大学生范文一

    《史记》读后感800字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叫《史记》的书。

    《史记》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圣司马迁的著作,记载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汉武帝时期中国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历史,为二十四史之首。

    我十分佩服司马迁在史书著作上的创新方式,二十四史中大多是使用编年体。以时间顺序写历史,而《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并吸收了编年、纪事等体裁的长处,创造了历史书籍的纪传体的新体裁。其它史书记载的历史都很短,就是著名的《资治通鉴》,也只是记载了从战国至五代十国的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史记》却记载了三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是二十四史中记载年代最长的史书。

    我更佩服司马迁那种绝不违背真理的不屈精神。司马迁虽然是朝廷的史官,但在《史记》中却并不体现最高统治者汉武帝的意志,司马迁写《史记》秉笔直书,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在某些方面,敢于批评朝廷,这是封建统治者所不能允许的。他在《史记》中直言不讳地记载了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行为,惹恼了汉武帝。而当时正好发生了李陵兵败投降事件,李陵攻打匈奴战败被俘,司马迁替李陵说了几句解释的话,触怒了汉武帝,便把他投下监狱处以宫刑。宫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自杀,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毅然选择了宫刑。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最终完成了《史记》。

    《史记》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秦始皇本纪》。我觉得秦始皇做出的最大贡献是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货币等,为中华文明的强盛打下了基础。但他也非常残暴,焚书坑儒、废黜百家,修皇陵,活埋了上万人,是个残虐的暴君,因此秦朝才短短十五年便灭亡了。

    《史记》这本书是司马迁在巨大耻辱下写成的著名史书。让我明白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治国不能太残暴,但也不能偷懒放松。我要读更多的好书,学习更多的知识,开创一个繁荣、富强的新时代。

    读后感800

  • 5、 礼记大学读后感800字两篇

    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篇礼记大学读后感,更多文章尽在小编。

    礼记大学读后感800字1

    一提到四书五经之类,条件发射地想到愚昧、封建、老古董。近来,看得多了,发觉孔家店被我们莫名地打到,因为提到国学,人人都可以说三道四,但是真正耐心读下去,试图去认真了解流传千古的文章背后的人就少得多啦,姑且算是无知者无畏。

    当下流行的西式学习和教育,和我国古代大相径庭,东西教育差异之大只能慢慢体味啦。西方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学习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所有的学科在一套完善的理论世界内蓬勃发展,并且通过对数学工具的使用,让知识的学习一切都井井有条。我国古代的教育体系,更多地强调个人修行,强调对悟的理解,对于如何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似乎没有一条明确的道路遵循,没有一个可以重复训练、可操作的育人大-法。给我的感觉,古人的学习方式,有些灵童似可瞬间得道升-天,而愚钝之辈则无醍醐灌顶的机会。

    一提到《礼记》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不过一般的同学都是对它皱眉头,鄙夷之。因为一想到礼,就会联系到三纲五常,君君臣臣之类的腐朽思想啦。观后才知,我冤枉古人啦,古之“礼”包罗万象,即不是送礼的礼也不是非礼的礼,而是和“道”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一般同学都知道,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可能不知道《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这里要说的《学记》也是《礼记》的一篇,非常有名,但今人不太熟悉罢了。

    《学记》讲述了古人对学习的理解,是高度概括的,没有实际操作的教条,可以看作是古人对“教育”“学习”的纲领,如《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告诉无产阶级怎样从资本家手中夺取权力。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解释为什么去“学”,去接受“教育”:化民成俗,可以理解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习惯,这应该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不同时代自有不同解释,我想一般应该是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

    虽有至道(道这个东西,内涵丰富,太玄,非三言两语说清楚),不去学习,也不能“知其善”。古人对学无止境认识很透彻,知道“学然后知不足”,发奋地学习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不知道的东西,有人越学越感无知也是这个原因,这也解释无知者无畏;巅峰对决,只有功力深厚的人才知其中的深浅,莽夫是看不出门道的。古人对“教”和“学”的认识,不像现在这样割裂,现在老师高高在上,一切都对,

  • 6、 《中国大趋势》读书笔记_大学读后感800字

    历史给我们知识,但有些时候,未来对我们更有吸引力,因为我们很想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以及我们能够成就什么。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在过去我们知道的未来学和未来学家总是跟美国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名字是约翰?奈斯比特。二十多年前《大趋势》一书轰动全球,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英国《金融时报》曾证实该书中包括互联网浪潮在内的种种预测,没有一项失误,约翰。奈斯比特也因此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全球未来学首席大师,几年前,奈斯比特预言中国模式将改变世界,推出了新书《中国大趋势》。

    约翰?奈斯比特的《中国大趋势》,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国情、中国领导人的思维以及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差异。约翰奈斯比特将中国的领导模式形象地比喻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客观的视野,剖析改革开放的道路选择以及解放思想的开放思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自信的民族、发展中的国家。约翰奈斯比特通过对中国现代社会八大支柱的论述,总结出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让中国重新点燃了世界的好奇心,中国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但是,由于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感情又是十分复杂的,在经济上承认中国地位的同时,在政治体制上总是横加指责,而奈斯比特在书中讲了这么一句话颇令人感慨,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政治状况误解太深,而中国共产党所作的解释也太少。我们不得不怀疑,西方现代民主是否是唯一可接受的民主形式?西方人想到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时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个横向结构,由无数个个人平等选举出自己的领导,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对自由和民主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纵向的民主,中国能成功地领导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走向富裕,已经开始展示一种与西方不同的发展模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将发生某一些变化,今天是看起来不明显、不怎么看到或者只是开始了某一些进程,但是在未来将会变成一个显著的趋势。

  • 7、 大学生《百年孤独》800字读后感

    《百年孤独》是一部包容万象、精彩缤纷的史诗级小说。一部悠长的家族恩怨史,隐隐约约中映衬着拉美社会近一个世纪的的波谲云涌。于刀光剑影、战火纷飞和儿女情长的期期艾艾与冤冤孽孽中,更是折射出一幅地道的拉美文化及社会人伦道德的画卷。真可谓是一本奇书。而正本“奇书”正是围绕着布恩迪亚家族与马孔多一百年的兴衰荣辱而展开的。

    正如全书结尾处写的那样:这个注定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作为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代表作,书中充斥着大量作者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后的痕迹(尤其是那场一连下了四年的雨和一挂就十年的艳阳,还有那两百多节运送尸体的火车。浪漫主义的气息随处可见。),伴以各种或鲜明乖张,或沉郁顿挫,又或是幽默诙谐的文字,于潜移默化中就牢牢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一旦开卷,就让人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就将整本书读完,丝毫不顾忌那些枯燥晦涩的人名。

    随着情节的推移流动,作者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和表现手法,尤其是寓情于景——作者通过时不时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不知不觉中调动了读者的所有感官,使读者拥有身临其境之感,为乌尔苏拉的勤劳勇敢而心生敬意;为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沉浮的人生与战争宿命而唏嘘不已;为丽贝卡的食土情怀与孤独终老而深深震撼;为费尔南达的保守虚伪而啼笑皆非;为梅梅激情却无果的爱情而久久留恋……马孔多前的小溪从原先的清澈见底到香蕉公司时的“色彩缤纷”再到奥雷里亚诺·巴比伦眼中的浑浊萧瑟,马孔多一百年来的风雨潇潇,即是无情的轮回,也是自得其理的发展。

    象征手法的运用也为本书的表达效果增色不少。印象最深的就是马孔多的居民集体患上失眠症这一段——马孔多的居民为防止失眠症带来的记忆力衰退,将每日所行之事、所言之语纷纷写于小标签上,贴满整个居室。我认为,一字一句皆象征着作者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过去的种种回忆——尽管人们通过失眠症而变得精力充沛,但一直向前走的你是否还记得昨日的星辉斑斓?人生固然需要进步,但在疲累之时,欲休息之际,会不会因为已忘记回家、回心里的路而懊恼万分,捶胸顿足呢?

    在阅读时,我也曾深深沉浸于那些精彩绝伦的神话典故中。到底是魔幻现实主义,吉普赛人的飞毯、日夜缠绕布恩迪亚的鬼魂、蕾梅黛丝的*、与死神对话的阿玛兰妲和那场如史前洪水般的大雨……为整部作品平添了引人入胜的神秘感。只可惜自己对拉美和西班牙的相关文化典故不甚了解,加之初读此书,未能完全领略其中的奥义,甚

  • 8、 大学生《权力意志》读后感800字

    首先在读《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权力意志》之前应该对尼采其人有个大致的了解,尼采是个哲学家,但是又不同于哲学史中的任何一个哲学家。尼采的哲学是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础之上的,用他的话说就是哲学对感官的敌意是人最大的荒唐。有人将尼采称为诗人哲学家,说的很对,尼采的哲学不同于其他的哲学家,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是按照严密的逻辑来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但是尼采不同,他是用诗化的语言来点燃人内心中的潜在的作为人的最大的激情,由此而达到超人的境界。

    你应无条件地服从,斯多葛主义那里,基督教和阿拉伯教团那里,康德哲学那里都这么说(至于是服从上司,还是服从概念,那是无所谓的)。比你应更高一级的是我要(英雄人物);比我要更高一级的是我是(古希腊诸神)。

    尼采对于世人的划分大概就是依照这几个等级来划分的,你应的状态就是大多数凡人的状态,他们对一切既定的道德尺度不会产生怀疑,循规蹈矩,小心翼翼地生活,在这种状态下压抑了自己的激情和创造力。尼采对这类人深恶痛绝,但是从他的语言里表现的不仅仅是一种鄙视更多的是一种期望,朗费罗在《人生礼赞》中高呼莫学那听人驱策的哑畜,要做一战斗中的英雄!,尼采的哲学中也有这样的呼喊生活在对我们每个人呼喊:做个血性男儿!不要追随我,而要追随你自己,你自己!我要其实只是超人所表现的一部分而已,能够表达我要的人不仅有不被束缚充分展现权力意志的愿望,而且他们还有部分能力。我是则完全是一种理想的超人了,这种人可以完全实现自己的权力意志,而且具有实现这种愿望的所有能力。

    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中间不管是谁,只要可能,都想成为人类的主人;有可能的话,最好是当上帝。我们中间一定会再度出现这种信仰的。

    尼采为何宣称上帝死了?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尼采宣判上帝死了的意义:人类不需要主人!既然这样的话,那么就让上帝安静的离去,从此我们自己就是上帝了,只要人类有了这样的信仰,那么不会再有奴性的道德了,人才可以称之为人。

  • 9、 贾平凹《我的大学》读后感800字

  • 10、 在人间大学读书笔记800字

    在人间大学读书笔记800字(1)

    当我重重地把最后一页书合上时,主人公阿廖沙那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的怜惜、打抱不平的精神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是俄国近代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作品中写了主人公阿廖沙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其心路历程,生刻而生动地描绘出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画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形就是作者高尔基本人。

    高尔基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童年的高尔基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工、面包工、佣人等。十六岁时,他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最底层,与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但他还不忘学习,抓紧一切空余时间学习、读书,从而不断地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这本书中有一段故事、几句话深深地震撼着我:晚上大家都把蜡烛拿到寝室去了,我没有钱买蜡烛,就自己动手制作灯。我把蜡盘上的蜡油都搜集起来,装在一只沙丁鱼罐里,加上一点长明灯的油,再用棉线做成灯芯,这样就完成了。有了灯,我就可以沉浸在读书的喜悦之中了。书就好比一座美丽的园子,里面什么都有我只是觉得这种生活,让我有了寄托,有了奔头。读了这些真实、纯朴的语句,使我感受到高尔基是那么酷爱学习,从书中让他明白了许多真理,他一直渴望上学,渴望着新生活的到来!

    我似乎对这本书着了迷,一连读了两、三遍。这时我想起了自己。

    我的家庭条件是不错的,父母不仅能让我吃饱穿暖,还能满足学习国画、古筝的额外要求。另外,高尔基的父亲早年去世,相比之下,他从小就少了一份父亲和亲情。他,一个才十一、二岁的大孩子,就被生活所迫外出打工被人欺负,令人怜惜,但更多的是被他那坚强的性*格和对知识的热爱而感动。我好好地反醒了自己,无时无刻心中都在对自己说:如果想让自己有个美好的明天,必须像高尔基那样付出行动多读书,勤奋学习,有坚定的信念,遇到困难不气馁。我坚信付出努力展现在眼前的将会是我渴望的灿烂的明天!

    在人间大学读书笔记800字(2)

    这是19世纪的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一部著作。这本书就是对自己最苦难的下层生活的艺术记录。读了这本书,让我第一次很深入地接触到了在高尔基时的社会和人们是怎样的。

    高尔基的童年是不幸的。他4岁丧父后,她的母亲便改嫁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0

《大学》读后感800字
《大学》读后感8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大学》读后感800字,2023《大学》读后感800字,教您怎么写《大学》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