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收集整理的“孔乙己的心得感悟”。 感言让我们分享情感,共同体验生命,在我们参加一些隆重的场合时。我们都会有代表上去发表一下感言,感言也可以帮助我们见证精彩瞬间。敬请您阅读本文!...

我们的真实体验是观后感的关键所在,写观后感时要仔细把握文章,才能写出真实的感受,有哪些重点是需要我们写进作品名的观后感里的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电影姐妹观后感,相信本网页内容能为您提供帮助!...

古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相关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读书笔记有哪些?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神秘岛》读书笔记,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想要从书籍中获取知识是容易的事情,但是想转化知识却不容易,我读了一本书作品,我很喜欢它。我深深被故事的主人公感动了。读后感的主体是干,要写实感,要在原文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一篇好的作品读后感的结构应该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写的?以下是读后感大全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四年级《西游记》读后感,仅供参考,...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观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观后感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医生电影观后感精选》,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电影《中国医生》中钟南...

你知道应该怎么去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吗?剧中的情节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有时我们就需要记录这些想法,写进观后感里去,观后感就是观看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读后感大全编辑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灾难片流浪地球观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目录
(共 6378 篇)
- 1、 瓦尔登湖主要内容简介
瓦尔登湖主要内容简介50字
在世俗的社会生活中,尽量以朴素的自然的方式度过自己的生活。要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一种状态,要自信勇敢的寻找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
瓦尔登湖主要内容简介100字
本书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它被称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是一本极为优秀的人生哲理书。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学知识,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知识。阅读它,我们能在平凡与简单中真切感受生活的意义与趣味,也更能感受寂静之美。
瓦尔登湖主要内容简介200字
瓦尔登湖很安静,安静得仿佛是静止的画面了,让人难以置信。而旁边小鱼小鸟的嬉戏,似乎也只是风吹过,活跃着但终究是安静的。或许这是一个令世界沉淀,洗尽尘垢的地方。本该是这样的,就像是天堂一样的地方,但没有。
作者用波澜不惊的语言写着,字里行间渗满瓦尔登湖宁静的湖水,却仍掩不住内心的汹涌澎湃。在这里,静止,似乎是归属了静止;而沉默,依旧是沉默的还念。
痛,和彻底的痛。但却很平静地痛着,因为痛得深刻。
爱,和温柔的爱。但却很平静地爱着,因为爱得真实。
寂寞也便是静止了,和瓦尔登湖一起。原来的至美的风景,却只能活在记忆中了——是的,它没变,是我们变了。只是这一种变,让我们自己陌生起来。或许,更远离了这一种宁静了。
瓦尔登湖主要内容简介300字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该书出版于1854年,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
美国的19世纪是个辉煌的时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主活在这一时代的梭罗也不例外。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梭罗对超验主义更是身体力行,《瓦尔登湖》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它是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细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体会;他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的市民同胞,还有当时与后来的读者们。
瓦尔登湖主要内容简介
一、《瓦尔登湖》内容简介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
- 2、 瓦尔登湖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一、瓦尔登湖好词摘抄
1、欢喜若狂:欢喜:高兴的样子。高举得象发狂一样。
2、听其自然:听:任凭。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
3、干净利落:利落:灵活敏捷,也指整齐,有条理。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4、千辛万苦: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5、听天由命:由:听从,随顺。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6、我行我素:素:平素,向来。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7、招摇过市: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二、瓦尔登湖好句摘抄
1、时间只是我垂钓的溪。我喝溪水,喝水时候我看到它那沙底,它多么浅啊。它的汨汨的流水逝去了,可是永恒留了下来。
2、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3、瓦尔登的风景是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是宏伟的,不常去游玩的人,不住在它岸边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住:但是这一个湖以深邃和清澈著称。
4、有了思想,我们可以在清醒的状态下,欢喜若狂。我们并不是完全都给纠缠在大自然之内的。
5、大自然一直延伸到你的窗口。就在你的窗下,生长了小树林,一直长到你的窗楣上。野黄栌树和黑莓的藤爬进了你的地窖;挺拔的苍松靠着又挤着木屋,因为地位不够,它们的根纠缠在屋子底下。
6、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样地简单,也许我可以说,同样地纯洁无暇。我向曙光顶礼,忠诚如同希腊人。
7、但我心目之中还有一种人,这种人看来阔绰、实际却是所有阶层中贫困得最可怕的,他们固然已积蓄了一些闲钱,却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摆脱它,因此他们给自己铸造了一副金银的镣铐。
8、我们全都是穷困的,虽然有奢侈品包围着我们,倒不及野蛮人有着一千种安逸。查普曼歌唱道:“这虚伪的人类社会——为了人间的宏伟,至上的欢乐稀薄得像空气。”
9、大多数人,即使是在这个比较自由的国土上的人们,也仅仅因为无知和错误,满载着虚构的忧虑,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采集生命的美果。
10、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像它们的读者一般愚笨的。可能,有好些话正是针对我们的境遇而说的,如果我们真正倾听了,懂得了这些话,它们之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将胜似黎明或阳春,很可能给我们一副新的面目。
11、人类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正是肯定的绝望。
12、当我享受着四季的
- 3、 瓦尔登湖简介_瓦尔登湖主要内容
《瓦尔登湖》简介
瓦尔登湖(walden 或 life in the woods),中国大陆译“瓦尔登湖”,台湾译“湖滨散记”,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该书出版于1854年,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神往了。
《瓦尔登湖》作者简介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土地勘测员。
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冕》。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支持废奴运动。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1845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1854),成为超验主义经典作品。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其他作品有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1849)、《没有规则的生活》(1863),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缅因森林》等。
- 4、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篇一: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最近,把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看完了。
看这本书的过程是跌但起伏的。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梭罗的记流水账:他是怎么在瓦尔登湖边上用木头建小屋的,怎样靠一点点微薄的收入来维持最为简单的生活的,怎样种豆苗,怎样和来访过客交流并倾听穷人们的心声的,怎样测量湖底深度制画地图。另外,他还颇费笔墨描写了瓦尔登湖的自然风光,以及附近小镇的生活图景。但中间,总会时不时地蹦出一两句作者貌似深思熟虑了很久才想明白的话,这样的段落虽然不多,而且零星地散落在字里行间,但在凌晨阅读的时候,还是感到它们的力量之强大,将瞌睡的神经都震动得再也不想入眠了。
这位曾经就读于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人到中年,却放弃城市浮华的一切,来到宁静秀美的瓦尔登湖畔,在湖边过起了半隐士的生活。要有多大的勇气来撇清世俗齐刷刷的眼光,才能踏出这一步呢?这是我读这本书时,不断闪现脑海的一个问题。他来到湖边,并非因为他已经参透了禅意,而恰恰相反,他隐居湖畔是为了做一个实验,他想看看,用一种最原始最简单的方式同大自然水乳交融地做邻居,能否摆脱世俗的狭隘眼光,获得思想上的升华。而事实证明,这位可爱的大叔真的可以做到。这本写于19世纪的散文记叙了梭罗与自然为邻的生活以及生活中感悟到得某些与我们现今生活息息相关的犀思利想。仿佛一个古人,已经预见了人类的未来之苍凉和悲哀。大自然叫他忘却了时间,或者说摆脱了时间,从宏大的视域去审视人类和人类的精神以及肉体,难怪梭罗呼喊着:我们要爱她,爱自然。
【篇二: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1、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2、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贫穷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3、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4、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5、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
6、爱情无药可医,唯有爱得更深。
7、
- 5、 《瓦尔登湖》有感1500字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本被人称赞的书,人们对它的评价是:内容丰富而又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从高中时起,我就常常看到,听到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作文素材中,它也是频频出现,但我对《瓦尔登湖》的了解,在高中只局限于语文课本上少之又少的文章节选,所以我对这本书的了解是片面不完整的,只是整体上有个模糊大概的了解。
《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畔的所闻所感,是梭罗在接近自然的自给自足的质朴生活中获得的颖悟。两年零两个月回归自然的生活,使梭罗获得了对生命,对生活,对人生的全新认识。书中有很多经典的话语,虽然简朴,却又富有深意。我在阅读时,思想也会不时与梭罗心有灵犀的碰撞融合,他的思想感悟如流水,慢慢渗透了我的身心。
梭罗在经济篇中详尽地讲述了他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像是坐在你面前,不紧不慢,有条不紊地给你细细讲述每一件事,从建屋到吃饭,从砍柴到耕地,这些看似生活琐事中包含了种种独特的间见解。
瓦尔登湖中描述的是作者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日常生活,记录的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多来的生活与感悟,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感悟生活,感悟自然,在记录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对各种十事物的感悟。
说实话,我从开始到最后读完瓦尔登湖这本书,一直感觉非常吃力,也感觉这本书不怎么有趣,没有代入感,可能是我阅历还没有达到一定深度,也可能读这种书本来就是这种感觉,但是,在认真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这本书也有了更深认识。梭罗一直向往平静,祥和,安逸,远离世俗的生活,正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驱使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那个普普通通的小木屋。
《瓦尔登湖》中对瓦尔登湖畔的四季的栩栩如生的描写深深打动了我,我向往梭罗所描绘的那种安宁祥和的生活状态,也向往他笔下美丽无比的瓦尔登湖,记得最早接触瓦尔登湖这本书是在高二的语文课本上,是节选的书中的一小部分,我记得是对瓦尔登湖冬季雪景的描写,最初读的时候,便被梭罗细腻的描写所吸引,那种感觉就仿佛是我和梭罗并肩站在瓦尔登湖畔,仿佛我可以亲眼目睹瓦尔登湖那动人的雪景。雪对我这个北方人并不陌生,下雪的日子,白雪飘飘,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上落下,无声无息,落在脸上,丝丝微凉,湿漉漉的,很舒服,但那种感觉只有在刚下雪没多长时间才有,因为随着时间延长,学在路面上融化,车辙在雪上的碾压,就会使洁白无瑕的雪会变得丑陋不堪。这就是城市化、现代
- 6、 高中生读《瓦尔登湖》有感范文汇总
导语:《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小编收集整理了瓦尔登湖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瓦尔登湖》读后感范文1: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我在想,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又是属于现时代的。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因此,斑斓的vcd节目和浓酽的咖啡之外,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不是时髦,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
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
- 7、 高中生读《瓦尔登湖》有感范文
导语:《瓦尔登湖》是梭罗的一部随笔散文,纪录了他在瓦尔登湖畔居住时的所见所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读《瓦尔登湖》有感范文【1】
第二次翻开《瓦尔登湖》(王家湘译),是今年三月初的事了。第一次阅读该书是大一的时候,初读时也别无感触,读到后面章节时才渐渐觉察出其文字间的韵味。合上书本后,对于具体的内容几无印象,印象深刻的倒是书前序言中别人提到的读瓦尔登湖时的最佳时段:当是黄昏与夜深之时,彼时心情渐渐寂寞与恬静又万籁俱寂,正适合读如此安静的作品。
第二次读是书时,我的心情倒非寂寞也不恬静,心头攒动的尽是躁动,为那些延伸出来的曲折种种。想着,应该静宁自己的灵魂,应该找一本安静的书来慰藉身心,思前想后,觉得《瓦尔登湖》最符合标准了。便在书堆中翻找了半天,抽出《瓦尔登湖》,断断续续地读了起来。
在我仅存的记忆中,《瓦尔登湖》是一部深通自然之道的书,字字句句尽是真实与辽阔。然而,再一次阅读时,却发现了自然之外的深刻与厚重,是思想的深刻,是心灵的厚重。梭罗绝对是一个内心坚强的特立独行之人,他全然不为俗世所左右,总是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意志,也同样以他具有信度的行动为人们提供了生活的别一种可能,虽然这将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却是充满着力量的令人欣羡的道路。
在书中,他娓娓道来着他的生活方式,他的生活目的。以一种绝对真诚的态度与行动告诉世人,完全不必要去追求过多的身外之物,完全能够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他想告诉人们的是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值得坚持与追求的人生。在他眼中,有着很多的不用在意及无需追求,他推行的是一种更崇高的法则,关乎思想与灵魂的。他自然是不屑于人世的纷扰与攀竞的,他也厌弃一切有违自然秉性的繁文缛节,甚至显得过于不食人间烟火了。但是,他并不是以一种自以为掌握世界上唯一真理的姿态骄傲着,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同情,而且对于一些访客与来往的渔民或者伐木工人一类,是相当友善的。当然,在某些表达上,他显得过度了,但是中和未必就是美德。
可以说,自然是他最大的兴趣。他以一种流动的笔调叙写着一年四季的流变,春天的融冰,夏天的森林,秋天的落叶以及冬日的静默。花,叶子,鸟叫,松鼠的活动,湖泊的变化,是他关注的焦点,他总是饶有兴致地观察它们的变动,并且以一种极为寻常又极为不凡的笔调流淌成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折服于他对自然物事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也折
- 8、 读《瓦尔登湖》有感的作文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下面是《瓦尔登湖》读后感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散读一百多年以前的《瓦尔登湖》,作者美国人,亨利戴维·梭罗。
它是一本安静的书,寂寞的书,孤独的书。它属于一个人的书。如果心未安静,很难进入书里。
作者活了44年,人生短暂,简单馥郁,孤独而芬芳。读者发现,他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精美绝伦,世上罕见。现实生活中和他交往的人并不多,更多的人和他的文字神交。
译者在序中对读者写到:
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
读它,最好在夜深人静。书中的文字,“深沉而敏感的抒情”着。记得朱光潜先生在《谈美谈文学》中的“情与辞”中提到,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又,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
我不知道其它读者怎么理解这个文学观点,理解“抒情”两字在文学作品中所起到的重要功用,相信大多数有一定品位的读者会认同的。译者还提到一个词,就是“超凡入圣”,我想这是译者对《瓦尔登湖》最高的文学艺术评价了。
《瓦尔登湖》几乎所有的文字围饶这些主题的关键词展开叙述。比如:清新、健康、绿色、低碳、环保、引人向上;它讲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简单生活、快乐日子。它甚至可以说是一本现代生活指南书,绿色经典文库范本,西方环境科学名著。
在《种豆》的篇章里,我特别喜欢开场的句式。
“这时我的豆子,已经种好了的一行一行地加起来,长度总有七英里了吧,急待锄草松土,因为最后一批还没播种下去,最先一批已经长得很不错了;真是不容再拖延的了。”
瞧,文字极易地松软,蓬松,字里行间,似湿漉漉的黑土,长出了一行一行豆苗。青青嫩嫩的芽儿钻出土地,抽着地气,打着哈欠,迎着小雨粒茁壮成长。
“真是不容再拖延的了。”是道春光无限好,时间流散无奈?其实,纯粹似幅画,西方陶渊明式田园风光再现。我想。
再读《孤独》篇,梭罗写到:
“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梭罗把寂寞当成好朋友款待,在朋友身上读出美味了。可能,这是世界上关于寂寞的最好诠释。
讲到时间概念,梭罗这
- 9、 《读瓦尔登湖》有感1000字
《瓦尔登湖》这本名著给我很大的启发,如今很多人选择隐居生活,实际上这是一种逃避,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淡薄的心。
一百六十多年前的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一个哈佛大学的28岁的毕业生亨利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搭一间小木屋,自食其力,开始了他隐居山林的简朴生活。他自己劳作耕种,不于外界发生任何关系,除了必须的劳动,他的剩余时间就用来观察自然,思考问题,分析生活,评断价值,批判习俗,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后,他回到文明世界,为我们留下了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瓦尔登湖》。
选择在一个寂寞的黄昏,独自一人,翻开《瓦尔登湖》。时光如一江春水,在窗下翻书的沙沙声里流过,流入瓦尔登湖。读《瓦尔登湖》,我们可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雾霭,处处蕴含着返璞归真的美丽。他记录了观察与体验大自然的详细情况,为其赋予了通俗的哲学意义,这正是梭罗超越众人所拥有的一切所在。反观如今,充斥着追名逐利、物质要求的时代,恐怕难以找到如此沉淀,专心体味生活意义的仙露琼浆了,让人们的心灵从沉重的物质中解脱出来,回归瓦尔登湖畔那种恬淡、宁静的状态,呼吸自由的空气,体味什么是真正的生活,那些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旧梦。
读罢此书,我脑海中隐隐出现了一个头戴草帽、短褐穿结、带月荷锄的人——陶潜
梭罗和元亮兄竟真有些相似,两人都因厌恶世俗的追名逐利,厌恶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而隐居,都好自然、乐山水、爱流年,梭罗也曾在瓦尔登湖畔“种豆南山下”,两人的不同大概就是隐居时间了,梭罗只隐了两年多,而陶渊明却是藏了半辈子。
其实不在于时间,时间只是人们想象与虚构的产物罢了。重要的是心,隐居只是一种方式,而在心中留一片“瓦尔登”才是意义的。
- 10、 读《瓦尔登湖》有感800字
读《瓦尔登湖》有感800字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可以活得很简单,很从容,不必为了那物质财富而丧失了人是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尔登湖》中以瓦尔登湖为中心,辐射到周围众多地方,描写了他以禽兽为邻,在豆田耕作,与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诸多生活细节。最后作者又以春天结尾,给我们奏响了新的生活乐章,并且他在结束语一篇中,这样说: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看!这是一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自然主义者,多么令人羡慕。
梭罗生活的地方是瓦尔登湖及其周围地区,但他细腻精致的笔调,却把我们带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谈瓦尔登湖周围的鸟、树、草、虫子,更谈更高的规律。他认为,从一种特殊的意义上说,渔夫、猎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从个人的劳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类法则,令我们视野开阔、高屋建瓴。在《瓦尔登湖》中,许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让人陶醉。他在描写倍克田庄时,这样写到:便是德罗依德也要放弃他的橡树林而跑到它们下面来顶礼膜拜了。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多么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尔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为席,以苍穹为盖。梭罗在广阔的天地中像农夫一样耕种、收获,他很高兴,他说:古老的诗歌和神话至少表明,农事是一门神圣的艺术。在从事农耕的过程中,他也不忘阅读。即使在19世纪梭罗也感慨道:他们深信一本《圣经》的智慧就足够了,余生便在简易读物里荒废天赋单调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汹涌翻滚下,现代人的心灵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质的丰裕,精神的贫穷。我们的身体一再扩充,而精神的领地却时时荒芜着。听听梭罗的忠告:多余的财富只能买到多余的东西。灵魂的必需品,金钱一样也买不到。这样的忠告如梵音,对于我们无异于醍醐灌顶。
徐迟说: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让我们追随着梭罗的足迹,抛弃那物质所带来的烦闷苦恼,感受那恬静美,聆听大师的哲音。
下午,反反复复地读着梭罗的《瓦尔登湖》,真的很感动。他的文字是朴素的,但他的思维是独特的。我确信那是一个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尔登湖独居时年纪并不大,即便死去时也称不上老人,但他却给我一种唯有老者方有的广博、沉稳和智慧的感觉。他与孤独为伴,但并不消沉。他那么热烈地爱着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游并描绘着自然。他积极地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坚定地维护着自然的古典生态。他相信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04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