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2023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推荐

最新长征读后感500字汇总

我们认真阅读了作品,对于其中的情节描述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读完一本书后,写一篇读后感吧,今天栏目小编为您提供最新长征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本文!...

2023《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

经过我们精心整理,推出2023《货币战争》读后感,我们读过作品后,明白了世间的真相。此时不妨将自己的收获写下来,撰写成一篇读后感,欢迎大家参阅本文!...

[推荐]关于伊索寓言的读后感如何写精选

下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呈上“关于伊索寓言的读后感如何写”相关主题内容,作品就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著名作者的作品。在阅读时我们脑海里的思绪可以记录在读后感里,您知道写好一篇读后感都有哪些技巧呢?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围城》名著读后感(通用10篇)

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围城》名著读后感,作品无疑是一本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书。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我们有很多感悟想写下来,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断舍离》读后感模板(9篇)

读书使我们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大家读完作品后,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优秀的读后感都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呢?以下内容“《断舍离》读后感模板”是编辑特意分享给您的。...

《春》读后感范文1000字集锦

读过一本好书,内心南美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很多人都被作品这本好书所感动。我们写读后感的时候,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怎样让自己写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经过收集并整理,编辑为你呈上《春》读后感范文,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法布尔昆虫记的读后感精选

经过搜索和整理,编辑为大家呈上法布尔昆虫记的读后感。能够沉浸于一本书,是非常令人放松的一件事,在读作者的作品时我陷入了忘我状态。读后感可以记下来我们在书中神奇的发现。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最新《史记》读后感(精选6篇)

17世纪英国作家约瑟夫艾迪生曾经写过,阅读之于心灵,就像锻炼之于身体一样,作品这本书在阅读后让人的内心有了更多的生活感触。这时我们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我们内心的想法。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史记》读后感 ”,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永不放弃短片观后感范文(5篇)

从影视作品中汲取知识,是当代青年成长的一条捷径,写观后感能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人最真实的感受都来源于视觉,有没有写作品名观后感的技巧呢,大家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观后感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搜集整理的“永不放弃短片观后感范文”,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金字塔观后感精选

我们内心也能和喜欢的电影产生许多共鸣。与其羡慕网络上的影评,不如自己写一份观后感,这个时候就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了,作品名的优秀观后感都有哪些特点呢?读后感大全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金字塔观后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

(共 6308 篇)

  • 浮士德

    《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浮士德》的构思和写作,贯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开始创作,直到1832年——前后一共64年,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后完成。

    《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

    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一)

    第一部1773年开始写,1808年出版;第二部1832年临死前才完成,死后才出版。中间跨越六十年,花费其毕生心血。

    【浮士德】是我迄今为止看的最为晦涩难懂的一本书,花了我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还是仅读了个大概。

    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是伟大诗人、作家、思想家歌德最重要的代表作。它与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并列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主人公浮士德是16世纪德国历史书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通占卦、天象、巫术、炼金术。歌德在【浮士德】中,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浮士德和魔鬼一靡一非斯托的形象,展现了一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一精一神生活的发展史。

    浮士德的形象反映了歌德对人一性一、对人的一精一神内涵与境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他塑造的浮士德一性一格中两重一性一使他处在上帝和魔鬼之间,兼有神一性一和魔一性一。他若不断地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远的理想,会上升到灵的境界;如果他贪图享乐,胸无大志,庸碌无为,且执迷其中不能醒悟,将坠入魔道,走向堕一落。歌德认为,沉一沦和进取的双重引力在浮士德身上并不对等,他的神一性一要强过魔一性一,他本质的、主导一性一的一面是自强不息、发奋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这就是所谓浮士德一精一神。

    但歌德并不因此看轻魔一性一在浮士德追求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歌德首先承认魔一性一只能被暂时克服,却不能被永久根除,因它是可以容忍的。【浮士德】中上帝的话其实道出了歌德悟出的智慧箴言:人要奋斗,失误免不了。歌德同样看到,魔一性一与神一性一相对相生,因此是绝对必要的。浮士德的一生是神一性一和魔一性一矛盾斗争的过程。他奋发进取、永不满足的一精一神是他上升的内在动力,一靡一非斯托利用浮士德身上的魔一性一诱使他堕一落,然而浮士德的神一性一使他能够吸取教训,不断克服魔障。正是在这种辩证发展之中,浮士德的一精一神内涵才日益深厚,境界日益提升。

    【浮士德】的结尾是光明的。浮士德喊出了你真美呀,请稍稍停留!表面上看,他获得了满足,也准备享受这满足,一靡一非斯托因此要攫走他的灵魂,但上帝派天使把浮士德的灵魂带到了天堂,因为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终能救,正可谓天道酬勤,上帝嘉许之。既然如此,为什么【浮士德】仍然被看成是一部悲剧呢?这主要是因为,歌德相信人类追求至善是没有止境的,但个体的生命却是有限的。浮

  • 2、 读《浮士德》有感1000字

    作为歌德的代表作,也作为西方诗剧的典型,《浮士德》有太多的奥秘和争议。但谜团掩不住它的光辉,它依旧引来年轻人的痴迷。作为一个思想尚未成熟的高中生,我只能用直觉与常识揣测它的深意。

    中世纪时,浮士德博士厌倦了经院生活,将灵魂卖给了魔鬼,条件是魔鬼带他看遍世界、经历人生百态。然后,他看到了酒徒的潦倒生活、皇帝的幽深宫廷,参与了魔鬼的省会和王位战争,先后爱上了玛格丽特与海伦的幽灵,最终在获得封地、建成城池后,在忧愁中死去。

    全书文采飞扬、想象空灵,洋溢着浓厚的神话气息与宗教情感。然而最令人着迷的是在中世纪与古罗马的外壳下,暗中激扬的新哲学、新宗教。一切,都要从浮士德本人说起。

    浮士德首先代表了一种自我解放。浮士德研读哲学、法学、医学、神学四大传统学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炼金术、炼丹术,成为德高望重的大学者。然而凝固的学术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千篇一律的赞扬满足不了他的渴望。他精通神学、笃信上帝,却将灵魂卖给魔鬼,只因为他渴望变革与快乐。在中世纪黑色地层的重压下,即使如他这般禁锢已久的思想,都渴望着解放——尽管这“解放”在本人看来危险而罪恶。这种求变求新的热望,属于承压的囚徒也属于施压领袖。歌德用这种极端方式展现了自我解放的力量。之后,浮士德历经相思、自责等折磨,悔恨愤怒,却唯独不后悔离开经院,反而催促魔鬼带他走向更远。这种执着的“奋发向上”的意志,恰恰是人性中最独特的部分。

    浮士德虽投靠撒旦,但最终却上了天堂。这又代表了一种新的宗教观。与但丁的死板相对,歌德安排的这位内心向上的主角,虽然也曾罪孽深重,依然得到宽恕。这里的“救赎”已不是天主教廷的考评等第,而是以教为纲、从善如流、符合时代脉搏的新的评价标准。它与我们今天在欧美文化中体会到的宽容宗教相一致,是人文主义和新教的创造,这种宗教将信、善、望保存,把狭隘和偏激去除,使欧洲文化更为光彩夺目。

    从更高层次上讲,浮士德也许代表了整个近代西方人的灵魂。求变,即面临信仰崩溃、无可凭依的危险;求新,即面临失望、迷失、犯罪的可能,也许会迎来毁灭。浮士德渴求的是真与善的欢乐,美而壮的功绩。但他不幸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犯下了不少深重的罪业。这让我们想起宗教战争、大革命、殖民掠夺和世界大战。也许,“追求”这一行为本身具有悲剧实质:所得永远不会多于所失。但我们总垂涎于新目标,因而甘愿把生命花费在滚滚东逝水中。在丧失中成长,在进步中遗忘,是人

  • 3、 《浮士德》读书笔记1000字

    生命的整和。浮士德老博士在书斋晚年中,只感到迷茫和空虚,那些脱离现实的知识,又只使他获得了一副博学的头脑,却没有使他获得生存的力量,这是生命中的老年。靡非斯特为了获得与天帝打赌的胜利,步步引诱浮士德,将年老的浮士德变得年轻,让他经历了两次爱情、宫廷、美的幻梦,征服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是生命中的年轻时代。瓦格纳创造的精神世界是完整且智慧还强于常人,只是没有得到实体的小人,应该算是生命之初。这三部分的整和,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其中的特质内容不尽相同,下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作品以一个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人类对自身的迷惘为启,而这种深省多是人至重重暮年时所发。深思的结果也只能是对生命的无奈。所以,这种自然贴近生活,关于你我的问题让读者也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一起来思考,共同来关注,发现问题,寻求启发。人的一生涵盖了许多,回过头来想想却又寥寥。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达成协调一致,应该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而理想的我越飞越高,让另一个我不停地追赶,永远不满足,似乎也永远不会达到理想中的我。人们正是这种不断的执着的追求中认识自己。生命在哲学意义上的长短应该是由这种追求所带来的价值决定。生命的意义在于实现理想,证实价值。

    老浮在听到人们拥颂他后,希望以后自己的能力拯救病苦中的人们,他说:今天即将结束,明天还要开始,假如我有凌霄的翅膀,能去追随太阳,将眼前的景致永远留住,那有多好!可是,太阳不因我的美梦而隐退,肉体不因我的渴求而长出羽翼。精神上的追求和现实中的真实,难求一致呀!得到美好的东西总想与人分享,看到悲痛的东西总想替人分担,多么高尚的情怀,但你的能力有限,有时只能苦苦承受这些自己压在自己身上的不能让更多的人体味到的美好,让痛苦的人不再伤心的重担。人们苦苦受着精神的煎熬。想行动,却举步维艰。生命的力量告诉我们,仅凭头脑中的所思所想所不能创造一切的,只有行动,才有希望。于是,人们不懈的努力。很多东西,当我们意识到时,已经是时过境迁或者事过境迁,而老浮则算是幸运的一个。

    魔鬼靡非斯特让老浮返回年轻时代。在靡非斯特的诱-惑下,浮士德爱上了玛甘泪,在他们的美好憧憬中,浮还是失去了她,快乐与享乐不是长久的,人生的终极意义不在吃苦,也不在享乐,而是每一天都比昨天进步。在这个意义上说,就要不断努力,才能找到至高无上的存在,在经历了这段刻骨铭心的痛楚之后,浮士德又重新焕发了精神,他认为活

  • 4、 浮士德读后感500字:浮士德读后感

    其实这个城市也是空荡荡的,你孤独地站立在石头森林里。所有的人都带着白色面具,你看不到面具背后狰狞的脸。围绕在你的周围,只有令你毛骨悚然的笑声。《浮士德》中恶魔靡菲对上帝说:这个世界就是苦海,永远不会改改变这个一段说明了《浮士德》这本书的主要资料,主要反映社会的黑暗。

    读了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社会的黑暗的一面,书中男主角池海翔因读高中时得了奇怪的病,同学们不但没有帮忙他而是看是嫌弃欺负羞辱他,因而从此放下了自我最爱的画画。但在好友滕汐告诉了他一个关于立志的故事,从此他开始奋斗最后成为光彩要人的画家。这也告诉我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都要勇敢的去应对,在这篇文章中有一段彻彻底底的证明了。

    或许这个世界一向都是不公平的。

    有的人靠后台和关系上位,有的人却幸幸苦制作专辑却无人过问。

    有的人出生家才万贯,有的人天生自卑,连自我都瞧不起。

    有的人付出比别人付出多十倍的努力,却得不到十分之一的回报。那么我们因该要奋斗起来还是要自卑的活下去呢!如果奋斗起来能够让那些豪不努力的去羡慕去吧!但是自卑的活下去,那些人将永远的把你踩在脚下!这个就就是社会的残酷,在学校中就常常有这样的例子,在毕业考试中那些比你分数高的人就把你比下去了,那么她就能够比你上好的高中。你就被她永远的踩在脚下。因此我们因该学会努力,把那些在我们之上的人踩在我们的脚下。

    世界绝不会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改变,但是你却因世界而改变。

  • 5、 浮士德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范文一

    《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着。它取材于16世纪德国有关江湖术士约翰乔治浮士德的民间传说。《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剧情梗概如下:

    魔鬼靡非斯特与上帝打赌,认为人类无法满足的追求终必导致其自身的堕落。上帝却以为尽管人类在追求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打到真理。于是由魔鬼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

    浮士德此时已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学者。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钻研各种学问,以求洞解自然奥秘。然而至此垂垂暮年,他才恍然悟到这些知识毫无用处,而自己处身其中的书斋实在形同牢狱,使自己与大自然隔离了。他痛苦得想要自杀,到另一世界去寻求出路。复活节的钟声唤回了他生的意志,把他引到郊外,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和自由欢乐的人群中,他深受鼓舞。回到书斋翻译《圣经》时,竟然与泰初有道的思想发生抵触。这时,他从效外带回的卷毛犬化为书生出现在面前,浮士德问他的真实身份,他说自己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其实他就是魔鬼靡非斯特的化身。魔鬼答应做浮士德的仆人,带他重新开始人生有历程,条件是一旦他感到满足,灵魂便归魔鬼所有。浮士德与魔鬼订立契约。

    魔鬼带浮士德来到魔女之厨,饮下魔汤,使他变成了翩翩少年,恢复了情欲。随后他们来到一个小镇,浮士德与平民少女玛甘泪发生恋情。玛甘泪对浮士德一往情深,为了幽会,他无意中给母亲服了过量安眠药,致使老人死去。她的哥哥瓦伦丁又死在浮士德的剑下。在慑于社会舆论的重压而新手溺死了与浮士德所生的孩子后,玛甘泪身陷囹圄,被判死刑。其时浮士德正与魔女欢会,闻讯后赶来营救,但玛甘泪已精神失常,甘愿受刑而无意逃走。浮士德在悔恨中离去。上帝宽恕了善良的玛甘泪。第一部到此结束。

    第二部开始,浮士德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治愈了心灵的创伤,随魔鬼来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宫。其时王朝一片混乱,上层社会荒淫腐败,百姓啼饥号寒,铤而走险。而浮士德获得皇帝的宠信,以多发行纸币之法缓解了财政危机。皇帝异想天开,要求浮士德召来古希腊美女海伦以供观赏。魔鬼施展法术,于是香烟缭绕之中出现了海伦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幻影。浮士德对海伦一见倾心,当帕里斯拥抱海伦时,浮士德妒意大发,用魔钥去触帕里斯,幻影立刻消失,浮士德昏倒在地,魔鬼驮起他溜出宫廷。

    官场

  • 6、 读《浮士德》有感

    《浮士德》这个故事含有强烈的悲剧因素,在浮士德身上反映了新旧时代更迭期的各种冲突:宗教与科学,理智与情感,因循与追求.

    浮士德对学十分热爱:"啊,我孜孜不倦,对哲学,法律连同医典,遗憾的还有神学,全部都进行了彻底的钻研."甚至,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寻找最高的欢畅."他为了学,他放弃了自己:"为此,我才想魔发屈服,借助精灵之口,鬼怪之力,看否能知道一些玄机;这样,我就不用再汗流浃背,去谈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他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兴奋万分,书本给了他力量和希望.他对自己的知识感到不足,对无法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感到失望……他对学的热爱已经到达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了.

    "谁若不断努力进取,我们就把他救助."歌德说过,浮士德得救的秘诀就在这几行诗里.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纯洁化,到临死,他就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

    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够被拯救,不止是这样,还因为他不断行动,不断追求,不断克服迷误,最终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这是我们应该学的.还要学习他对学的追求,对学的热爱,对学的希望.我们要善学,乐学,爱学,才是向上的人.针对我学的不良现象,面对浮士德,我们应当感到惭愧,他是那么地热爱学习!

    浮士德的肉体毁灭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个行动的人,一个上进的人,一个不断自省并最终走上正途的人,最终会得到救助.这就是浮士德这个形象上所体现出的不断追求和人生真谛的探索精神.

  • 7、 《浮士德》读后感

    读浮士德有感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浮士德》

    这就是《浮土德》触动了我的一句话,也是浮士德性格肯定、善、否定、恶的发展历程的概括。

    《浮士德》被称为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诗剧,分上下两部,共一万二千余行。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在传说中,浮士德是一个追求世俗享受而把灵魂卖给魔鬼的术士。歌德借用这一题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个德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作品写浮士德一生从书斋、市民社会小世界走向政治、历史大舞台的过程,其中经历了求知生活、感情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改造大自然这五个阶段,从而总结了诗人自己一生的生活经验,也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历史。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象征性形象。但是他有鲜明的个性,那就是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精神。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满足现状,享受现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他一生中有过迷惘,有过错误,但是由于他的自强不息,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最后能够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个每天争取上进和生存的人,并被天使接到天堂,见到了圣母。魔鬼在诗剧中作恶造孽,引诱浮士德堕落,但实际上却促进了浮士德的前进与成长。套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马,那么魔鬼被派遣到这个世上来,好比是马身上的一只牛虻,职责就是刺激它赶快前进。正是他帮助浮士德走出书斋,投身于实际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错误的同时摸索前进,魔鬼其实成为了浮士德在前进道路上不可分离的伴侣。

    歌德的创作过程长达六十年。他从青年时代起即构思此诗,直到临死前不久才告完成。可以说,这本身即是一种追求,对文学的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正是这种追求,使歌德在晚年仍不断地学习新事物,探索新问题。而《浮士德》正是这种追求所带来结果的最好验证,可以说,是这种追求造就了《浮士德》几百年来的经久不衰。

    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使目己的人生高度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每个人在人生追求中都会遇到各种无法逃避的问题,必须选择,而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的性格,将使其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浮士德,但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浮士德顽强向上、热爱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品质。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 8、 浮士德的心得

    写心得体会的框架是怎样的? 当我们对不同的事情产生感想时,我们可以记录下内心的心得体。心得体会要紧密联系实际,从现实出发,阐述人们思考和关心的问题,今天读后感大全小编整理了浮士德的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浮士德的心得(篇1)

    从小,我就与同龄人不一样,我天生就不会享受,除去对那书的情有独钟,其它的一概便是不知了。而在这样一个网络已经取代了书的时代,我却依旧享受并不舍那一缕书香带给我的满足于喜悦。

    当然也因此,我读了不少书,而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是歌德的《浮士德》。《浮士德》是一部悲剧。其悲剧意义不在于从书斋到爱情再到政治和事业的复杂情节,而在于人作为一个无从选择的生灵,被上帝和魔鬼所控制的近乎宿命式的悲凉。人只是个傀儡而已,绳索一会儿交给上帝,一会儿交给魔鬼。到底控制我们的是上帝还是魔鬼,又有什么实在意义呢?对于一只蚂蚁来说,死在大象脚下还是人脚下,有什么分别呢?人理应相信并尊重真理,但是如果真理是像石头一样握在谁的手中,那么它就不再是可敬的;倘若上帝以慈悲的名义占有我们的灵魂,那么我们应该向这位顶礼膜拜并接受它施舍的羽翼飞升天堂,还是牵着魔鬼的手义无返顾地下地狱呢?我想,这也是《浮士德》留给我们的并不难回答的问题。

    自由自主的幸福生活是每个人心中的向往,《浮士德》也至始至终贯穿并隐约流露这个主题。浮士德与魔鬼签订契约,在皇宫荒唐地享乐无一不体现着他的追求。就在浮士德即将长逝的时候,还预言着自由自主的幸福生活,呼喊着:“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浮士德也在预言中得到了满足。依据契约,浮士德被光明圣母带上了天堂,好像一位为杀戮而生的将军被送进了养老院——全世界都为之兴奋,而他自己却活得像个小丑。。

    哦看完书之后。我想,每个人都曾向往自由,也曾渴望幸福。但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都不一样,方式也大不相同。不论怎样,我们却要坚持一个道理:坚信只有靠自己的拼搏和努力争取到的才是最长久也是最弥足珍贵的,其他任何方式所带来的结果注定是一场悲剧。我想《浮士德》之所以成为传世不朽的原因也正是如此吧。

    浮士德的心得(篇2)

    《浮士德》是歌德的一部代表作,他写这部巨著,前后曾用了60年之久。《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xx法军入侵的时候,第二部则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是时他已83岁高龄。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

  • 9、 《浮士德》读后感1200字

  • 10、 歌德《浮士德》读后感范文

    导语:《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浮士德》的构思和写作,贯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开始创作,直到1832年前后一共64年,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后完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浮士德》精选读后感范文:

    《浮士德》是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完成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是一部悲剧,一共花费了歌德近60年的时间去创作与完成。其内容涉及范围非常的广泛,兼有政治,社会,历史,神学,哲学,美学,文学,音乐等众多领域的内容,从这部作品当中,可以窥见欧洲自从文艺复兴以来将近3xx年的思想历史轨迹。

    《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的相关浮士德的民间传说,传说浮士德是个炼金术士和魔术师,他将灵魂出卖给魔鬼,从而交换世间的权力,知识和享受,条件是他将在死后灵魂归魔鬼所有。

    这部作品的故事从 天上序幕开始。上帝和魔鬼争论人性的善恶。魔鬼认为人是情欲的奴隶,是可以困惑终生,永远受苦,走向堕落的。而上帝则坚持相信人虽然会受到模糊事体的冲动驱使,会犯下许多的过失,但最终会走上真理的道路。

    于是上帝和魔鬼下了赌约,由此开始,浮士德追求真理的生命的旅程从此翻开了首页。浮士德是一个年过半百的博士,博览群书,可以说学富五车了,钻研各类问题,但在其一生追求当中,他并没有得到满足。他精神上面临着种种问题,认为所处的生活苦闷,厌烦。于是他寻求帮助,渴望得到更深的知识等等,但是他用法找来的虚构并没有办法,就想到用毒酒终了一生,当酒杯接近他的嘴唇的时候,复活节的钟声响了。他待会的够变成了人样,与浮士德定下了契约。约定,梅菲斯特可以满足浮士德的所有条件,但是,当浮士德在享受得到满足时,说出停一停吧,你真美丽!浮士德便结束了生命,同时灵魂交给了魔鬼。

    魔鬼发挥他的独特法力,带浮士德来到了某个酒店,见到了一大群人在饮酒作乐,浮士德也参加了进去,梅菲斯特了解浮士德的心态,于是他带他到炼丹房,给了他磨汤,于是浮士德变得年轻,进而与甘泪卿进行了追逐。最终浮士德与甘泪卿定格了一个永恒。甘泪卿到死还念着浮士德的名字,以表示其爱不泯。

    浮士德在甘泪卿死后很内疚,自责,行尸走肉,在一群花妖的帮助下恢复了活力。

    在看到了海伦的美丽后,他便在魔法的帮助下接近了海伦,开始了恋情,可是,好景不长,经历丧子之痛,他的浪漫梦想又破灭了。几度遭遇之后,他想干一番大事业,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3-03-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3-03-26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1

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
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2023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范文,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2023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