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高中生读《家》读后感 > 地图 > 高中生读《家》读后感
高中生读《家》读后感相关栏目
高中生读《家》读后感热门栏目
高中生读《家》读后感推荐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模板精选

古语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这些感触可能瞬间即逝,我们需要记录下来。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读书笔记有一定的深度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资治通鉴读书笔记模板精选”,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

红日观后感(汇总6篇)

快乐的来源有多方面,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就是一种,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观看完的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观后感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红日观后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公益电影《红日亭》观后感 12月5...

[收藏]窗边的小豆豆的读后感模板精选

考虑到你的需求,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意整理了“窗边的小豆豆的读后感模板”,我们需要耐心的阅读作品,这样会有更多感触。那么我们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学习,你是否对写一篇作品读后感不知从哪里入手?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高老头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而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通常会记录下读书笔记,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

最新长征读后感500字汇总

我们认真阅读了作品,对于其中的情节描述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读完一本书后,写一篇读后感吧,今天栏目小编为您提供最新长征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本文!...

2023《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

经过我们精心整理,推出2023《货币战争》读后感,我们读过作品后,明白了世间的真相。此时不妨将自己的收获写下来,撰写成一篇读后感,欢迎大家参阅本文!...

[推荐]关于伊索寓言的读后感如何写精选

下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呈上“关于伊索寓言的读后感如何写”相关主题内容,作品就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著名作者的作品。在阅读时我们脑海里的思绪可以记录在读后感里,您知道写好一篇读后感都有哪些技巧呢?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围城》名著读后感(通用10篇)

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围城》名著读后感,作品无疑是一本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书。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我们有很多感悟想写下来,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断舍离》读后感模板(9篇)

读书使我们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大家读完作品后,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优秀的读后感都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呢?以下内容“《断舍离》读后感模板”是编辑特意分享给您的。...

《春》读后感范文1000字集锦

读过一本好书,内心南美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很多人都被作品这本好书所感动。我们写读后感的时候,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怎样让自己写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经过收集并整理,编辑为你呈上《春》读后感范文,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高中生读《家》读后感

(共 7627 篇)

  • 1、 《家》的读后感_高中生读后感1200字

    我想有个家音律在跳动着,歌词道出了人们的心声,可到底什么才能称作家?

    家,应该是蜘蛛网的中心,连结着千丝万缕的情,不管你走得多远,你的喜怒哀乐只要有一丝丝的脉动就会震动着蛛网的中心这句话,把家比作蛛网的中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是我们遇到挫折后的避风港,家是安抚我们心灵伤口的创可贴,家是承载着我们喜怒哀乐的小船,当我们在黑暗中迷惘的时候,家是那一盏照亮我们前方的路的指明灯;当我们在寒冷中孤独的时候,家是那一张温暖我们的心的棉被;当我们在迷途中无助时,家是那一张指引我们回归正道的地图。家的作用是无法被取代的。家同时也意味着爱与责任。萨克斯曲《回家》不知打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它的产生正是由于作者夜深回家时,发现母亲还坐在沙发上等他归来,真情涌动于是写成了这经典之作。一个人无论你长多大,长多老了,在母亲的眼里你还是她的小孩。母亲家中等小孩的场景,每个人都经历过,感觉不一样,有的温馨,有的激动,有的心酸。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些爱也只有在家的存在前提下才会呈现出来。如果没有了家,哪会有厚重如山的父爱;如果没有了家,哪会有细腻如水的母爱;如果没有了家,哪会有触动人心的真爱。再如老舍在《我的母亲》里,就有心酸的叙述: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的一切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左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一定要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的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如同冰一样冷,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着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剩下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跟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累遮住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段文字,诠释了母亲对儿女该尽的责任和儿女对母亲应尽的义务,劝诫我们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

  • 2、 家读后感800字高中

    范文一

    《家》这部书是以中国封建礼教下的大家庭为背景,阐述了在那个时代的青年们如何被摧残。

    巴金是以自己的大家庭为背景完成这部小说的。在高家这个大家庭中,主要人物有高老爷子,他是整个家庭封建礼教的主人,也是整部小说悲剧的创造者。高觉新是高家的长孙,是一个拥有现代思想的进步青年,无奈却因要继承家庭,顺承父辈的意思,而断送了大好前程,成为封建主义的奴隶,并在进步思想与封建思想中间夹缝求生。高觉慧是高觉新的同胞弟弟,他同样是爱国的进步青年,他厌恶自己的家庭,并且支持自己的二哥觉民逃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时他也干预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胆的同丫头鳴凤谈恋爱。或许这样的事发生在现代是很正常的,但在那个时代的婚姻都是讲究门当户对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此便可看出高觉慧的确是一个用于冲出封建礼教的进步青年。

    当然,高觉慧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但在封建社会下,更多的是悲惨的例子。比如高觉新,他的婚事原本可以很顺利,不想高觉新的继母和梅的母亲在牌桌上发生矛盾,于是梅的母亲一气之下就退了这门亲事。而高老爷子居然用抓阄的方式来决定觉新的婚事。而觉新的人生悲剧并没有就此停止。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遇到了他的初恋情人梅,觉新便在梅雨现任妻子瑞钰之间非常矛盾,结果梅却因为觉新而含恨而终,而瑞钰却因难产而死,他纵有万般无奈的怒火却不敢发泄,这一切都因为封建礼教与他自己的不反抗主义而造成的。

    觉慧并不像他大哥那样软弱,他决定挑战象征封建主义的爷爷,支持并帮助二哥觉新逃婚,并在他的撮合下,他的二哥觉民终于反抗成功并能够与表姐琴在一起。他自己加入新青年的社团,与社团成员一起出版《新青年》这本杂志来指责所谓的政府军队对学生与百姓们的伤害。尽管他们到处受到政府的打击与排挤,还几次被警告必须要停止出版,但他们并没有停止与恶势力的斗争。继续想办法出版《新青年》,但 命运似乎也与觉慧开了一个玩笑,他的恋人鳴凤要嫁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为妾,而鳴凤因为觉慧而不愿嫁给别人为妾。无奈之下选择投河自杀。觉慧因为鳴凤的死,大受打击,一气之下决定离开这个令人窒息的封建家族。所幸的是在他的大哥和二哥的帮助之下,他离开这个家,走向一个新的天地,上海。

    巴金以自己的形象创造这个人物觉慧,我非常喜欢他,有自己的思想,敢于创造机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才象我们现代人一样,有蓬勃的生命力。

    范文一

    《家》是巴金最杰出的作品,以五四运动

  • 3、 《傅雷家书》读后感_高中生读后感1500字

    初读《傅雷家书》是在高中课本上,那是一封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具体内容已记不清。

    后来有机会借到一本《傅雷文集》,书本较厚,书中收录了傅雷夫妇生前写给长子傅聪,次子傅敏以及部分友人的书信。《傅雷文集》的版本较多,我所读的这一版是由傅雷与傅聪所参与编排的。傅雷与妻子朱梅馥在几十封家书里,除了向读者呈现为人父母的一片爱子之心外,傅雷更是就忠心爱国,为人处世上,给予了傅聪谆谆教诲。让世人感动之余又心生崇敬之情。

    傅雷,汉族,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在翻译巴尔扎克著作上更是成绩卓越。除此之外,他在音乐,艺术鉴赏等方面也有所成绩,而这些与傅聪成长为世界级的钢琴大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傅雷文集》中,他写于傅聪的书信中多次提及他对音乐的态度,对chopin(萧邦)作品的独到见解。区别于傅雷妻子朱梅馥的家书,他的更多了份严谨与理性,对于儿子傅聪在音乐上取得的成绩,他在书信中反复叮嘱戒躁戒傲,他扮演着严父与挚友的双重角色。

    《傅雷文集》所收录的书信按时间顺序编排,我们能从那一封封或长或短的家书里,获取到傅聪的人生成长经历,同样,也能从中看到傅雷在国内的生活状况,从头至尾,他的所思所想,他人生的起落,读来,百感交集。

    文集前半部分书信,围绕着傅聪在国外的生活展开。傅聪夫妇同天下父母一样从儿子的饮食到穿衣,从工作到睡眠保障,事无巨细,全都都要问个仔细。其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为人子的傅聪耐不住父母的叨念,在回信中草草交代几句自己的生活现状,而傅雷便在下一封家书中写上注解,注明傅聪没有回答的事情,并且强调,要是傅聪不 一一答复,他会继续在书信中标记一遍,直至他仔细回复。这种固执,让人读来既有趣,又多少有些心酸。当时傅雷的次子傅敏还在家居住,傅雷在家书中多提及傅敏的学习状况以及他与妻子为孩子能陪伴在自己身边而倍感家庭生活的温馨。对于傅聪,傅雷写到他与妻子每月最大的期盼就是收到儿子长长的回信,在对儿子情感上的表达上,他从不吝啬词汇。

    虽然傅聪远赴国外,但傅雷对其思想上的教育从未松懈。他用极大篇幅写到他对马克思思想的支持,对于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赞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除了书信来往,傅雷还经常寄包裹给远在国外的傅聪,在那个年代,寄包裹到国外手续十分麻烦,而这些包裹,极大部分是各种书籍著作,有的版本稀缺,傅雷在家书中常提及,他寻来这些书籍的不易,甚是担忧包裹在中途辗转丢失,希望傅聪收到

  • 4、 高中生《傅雷家书》800字读后感范文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于是,在看完《傅雷家书》后,一种想要将傅雷先生笔下给予的感悟梳理于心的急迫促使我写下这篇文字,希望能够化出所得,了明心间。

    先生万里传书的思绪,跨越十几年光阴,远隔万水千山,不仅仅是对爱子的叮嘱爱抚,字里行间的感情,还升华出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赤子情怀,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为人深深所动容。

    于现在而言,先生所属的那个时代早已飘远出人们的思想范畴,时间拉开的距离已模糊了对那时代的客观判断。然而我们依稀可感受到,那年岁伤痛的火花仍旧星星点点地挑拨着我们的神经,即使久远,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带来的精神刑罚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旧时隐时现地浮出时代的水面。于是,对于一位爱真理,爱生活,爱艺术,刚正不阿,真挚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终选择净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寻求思想解脱,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变形的魔爪不断压榨他的才思,摧残他的身心,而先生却一直在妥协与坚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国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坚持,即使别人认为是偏执的狂热,他从未放弃。对人生哲思的深透,对音乐艺术的独到与进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化解渗透,思想的矍铄敦促着他永远秉承一颗澄澈的赤子之心,乐观向上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宽着生命的宽度。

    虽然先生自命过于偏执的缺点为生活添堵不少困扰,但丁点尘垢却掩不住金子的涤亮。他拥有太多让人称颂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个雅致的生活感悟,以至于觉得那些形容词像枝柳般地脆弱贫乏。在道不尽的人格美丽中,于我最感动的便是先生对艺术独特高雅的见解以及谦卑乐观,孜孜不倦的生活态度,让一个美学初识者跟对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坚定的自信。

    在对艺术的品味中,先生主张嵌入生活与自然,调衡感性的流动跟理性的坚持,在东方的超脱、恬静、中庸跟西方的热情、活泼、开明中取得恰当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为生命的艺术注入纯真的心跟情,“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在很多令现代人困惑的问题上,先生的见解都为我们解说了答案。对名利的取舍,艰苦的磨难,生活的哲理,艺术的本质,性情的锤炼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样,为我们驱赶黑暗,重现星月。

    所以,对于这么一位在时代浊流中越发澄亮透彻的精神伟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还有深深的敬佩。

  • 5、 高中生读后感

    高中生读后感范文一

    读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拟想了尘世新鲜可爱,充满生机活力的幸福生活,表达了诗人真诚善良的祈愿,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中获得幸福。

    第一次读海子这首诗的时候,心里有什么东西立刻被融化了。有一些很温情很温暖的小细节浮上了心头,心被温热了。很大很大的温暖包裹着我,让我心安理得。

    简洁的东西总能够更深入地感动每一个人,比如海子的这首诗,看着他简单而美丽的幸福,我感动得想哭。没有华丽张扬的辞藻,没有无聊的故做深沉或呻吟,淡淡的、一字一句的叙述着。

    在诗里,我几乎看到了海子明亮的笑容,露出他白净的牙齿,对我说: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这个明净单纯似孩子的海子这样固执地守着他美好而质朴的小幸福――他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呵呵,多么可爱的固执。他又张扬着他的小幸福,就象他在诗里说的那样和每个人通信、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这是一个被所有温暖包裹的孩子。他善良、他纯洁、他小心翼翼,他还开心地对每个人微笑并祝福他们。

    面对着大海,海子要开始幸福的生活了!我看见他在海边,不停地唱着动听的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两个人的世界,可以是朋友,可以是仇人,可以擦身而过,但如果他们相爱了,结果只有走上灭绝的命运。

    就像飞鸟恋上鱼,拼命想厮守在一起却是害了对方,毁了自己,然而越是天差地别的两个越能互相吸引,越是困难阻碍的环境越是奋不顾身。

    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然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

    高中生读后感范文二

    起初是因为无意中获悉有一名叫陆幼青的癌症患者在自己的病痛再次复发时,居然仍以坚强的毅力写下了这本被称为《死亡日记》的书,心中对其的坚强与乐观万分敬佩,又恰巧赶上了寒假,于是下定了决心要好好看看这本书。

    全书的内容涉及面相当之广,虽然每天的病房生活是那样井然有序,但细心的作者依然能发现无尽的新奇,或许是静思的时间增加了,一些平时让我们无从记起的人,事物,经作者之笔下写来,竟然也显示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从日记的第一篇起,作者就表示要写真实的日记,因而在接下来的每片日记中,我没有看

  • 6、 高中生的读后感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上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显示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高中生的读后感1

    《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高中生的读后感2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上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显示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

  • 7、 中学生家读后感

    中学生家读后感范文一

    我想有个家音律在跳动着,歌词道出了人们的心声,可到底什么才能称作家?

    家,应该是蜘蛛网的中心,连结着千丝万缕的情,不管你走得多远,你的喜怒哀乐只要有一丝丝的脉动就会震动着蛛网的中心这句话,把家比作蛛网的中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是我们遇到挫折后的避风港,家是安抚我们心灵伤口的创可贴,家是承载着我们喜怒哀乐的小船,当我们在黑暗中迷惘的时候,家是那一盏照亮我们前方的路的指明灯;当我们在寒冷中孤独的时候,家是那一张温暖我们的心的棉被;当我们在迷途中无助时,家是那一张指引我们回归正道的地图。家的作用是无法被取代的。家同时也意味着爱与责任。萨克斯曲《回家》不知打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它的产生正是由于作者夜深回家时,发现母亲还坐在沙发上等他归来,真情涌动于是写成了这经典之作。一个人无论你长多大,长多老了,在母亲的眼里你还是她的小孩。母亲家中等小孩的场景,每个人都经历过,感觉不一样,有的温馨,有的激动,有的心酸。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些爱也只有在家的存在前提下才会呈现出来。如果没有了家,哪会有厚重如山的父爱;如果没有了家,哪会有细腻如水的母爱;如果没有了家,哪会有触动人心的真爱。再如老舍在《我的母亲》里,就有心酸的叙述: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的一切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左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一定要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的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如同冰一样冷,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着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剩下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跟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累遮住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段文字,诠释了母亲对儿女该尽的责任和儿女对母亲应尽的义务,劝诫我们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

  • 8、 高中学生读后感
    意志和信念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我在书店看到一本《老人与海》,记得从前见过这个名字,于是便买下了它,回到家便翻看起来。它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老渔夫桑提亚哥连续出海84天却一无所获,但他坚信霉运会过去的,自己能抓到大鱼,并满怀信心地再度出海。这次老人走得很远,好运也似乎随之而来,在一番斗智斗勇后,他抓住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当老人高兴地准备返航时,霉运又来了,许多鲨鱼跟了过来,经过一番殊死搏斗,鲨鱼被赶走了,老人回到家时,他的大鱼已变成了一副空骨架。 老人是多么坚强,他能用信念打败痛苦,而他又多么乐观,一个人在大海里漂泊居然还在想一场棒球赛。正是这些信念与意志使他渡过了重重难关,回到了家中。虽然鱼只剩下了骨架,但这足以让世人知道老人打败了它,而且,老人也抹杀了一个人生最大的敌人:恐惧。
  • 9、 《家》读后感_高中读后感1000字

    《家》这部书是以中国封建礼教下的大家庭为背景,阐述了在那个时代的青年们如何被摧残。

    巴金是以自己的大家庭为背景完成这部小说的。在高家这个大家庭中,主要人物有高老爷子,他是整个家庭封建礼教的主人,也是整部小说悲剧的创造者。高觉新是高家的长孙,是一个拥有现代思想的进步青年,无奈却因要继承家庭,顺承父辈的意思,而断送了大好前程,成为封建主义的奴隶,并在进步思想与封建思想中间夹缝求生。高觉慧是高觉新的同胞弟弟,他同样是爱国的进步青年,他厌恶自己的家庭,并且支持自己的二哥觉民逃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时他也干预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胆的同丫头鳴凤谈恋爱。或许这样的事发生在现代是很正常的,但在那个时代的婚姻都是讲究门当户对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此便可看出高觉慧的确是一个用于冲出封建礼教的进步青年。

    当然,高觉慧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但在封建社会下,更多的是悲惨的例子。比如高觉新,他的婚事原本可以很顺利,不想高觉新的继母和梅的母亲在牌桌上发生矛盾,于是梅的母亲一气之下就退了这门亲事。而高老爷子居然用抓阄的方式来决定觉新的婚事。而觉新的人生悲剧并没有就此停止。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遇到了他的初恋情人梅,觉新便在梅雨现任妻子瑞钰之间非常矛盾,结果梅却因为觉新而含恨而终,而瑞钰却因难产而死,他纵有万般无奈的怒火却不敢发泄,这一切都因为封建礼教与他自己的不反抗主义而造成的。

    觉慧并不像他大哥那样软弱,他决定挑战象征封建主义的爷爷,支持并帮助二哥觉新逃婚,并在他的撮合下,他的二哥觉民终于反抗成功并能够与表姐琴在一起。他自己加入新青年的社团,与社团成员一起出版《新青年》这本杂志来指责所谓的政府军队对学生与百姓们的伤害。尽管他们到处受到政府的打击与排挤,还几次被警告必须要停止出版,但他们并没有停止与恶势力的斗争。继续想办法出版《新青年》,但 命运似乎也与觉慧开了一个玩笑,他的恋人鳴凤要嫁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为妾,而鳴凤因为觉慧而不愿嫁给别人为妾。无奈之下选择投河自杀。觉慧因为鳴凤的死,大受打击,一气之下决定离开这个令人窒息的封建家族。所幸的是在他的大哥和二哥的帮助之下,他离开这个家,走向一个新的天地,上海。

    巴金以自己的形象创造这个人物觉慧,我非常喜欢他,有自己的思想,敢于创造机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才象我们现代人一样,有蓬勃的生命力。

  • 10、 《家》读后感_高中读后感600字

    通过阅读《家》这本小说,我的到了许多感悟。我觉得这本小说非常的不错,我了解了封建时期的家庭状况,明白了许多事理,所以我比较喜欢这本书。

    家,在每个人看来都是十分温馨的,每个人的想法也会有所不同,对家的定义也有一定的差别。家,是冬日里暖心的阳光,给我们心灵带来温暖;家,是远去的人们良好的避风港湾,给劳累的人们带来安慰;家,是浩大无垠的海上的灯塔,给归来的人们指引方向!但巴金的家给我带来了别样的感受!

    巴金的家鲜明的展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特色,生刻形象的描写了当时封建主义社会下,大官僚治本家的形象。高老太爷对我而言最为可恨,因为受封建主义文化的影响,他就是一个封建道德的化身。他在家庭中,对儿子粗暴打骂,并且还囚禁了觉慧。我对此感受颇深。觉慧是一个真正的敢于同封建专制势力做斗争的勇汉。他的勇敢果断令人佩服,他藐视长辈的权威,打破封建等级观念,为了反抗封建势力,他毅然离家出走,冲出大家庭,大声呼喊。这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为国人士。觉新与觉慧虽然同样对封建主义不满,但是他的无抵抗主义向封建势力妥协,令人十分可惜,当时社会上却有许多像觉新一般懦弱的青年,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至于鸣凤,觉明等人的反抗和不辛遭遇,正完美的诠释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矛盾和黑暗!

    在我阅读《家》之前,我本以为这部作品将会把我带入家温暖的怀抱,让我体会到家的温暖和快乐。但是,眼见为实,巴金的《家》体现展现出了封建爪牙下的黑暗,家庭内部的矛盾重重,旧文化,旧道德和封建迷信深深的镶入人民的心中,人们被迫害得十分悲惨!

    放眼今日,家在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家如此的舒适,如此的温馨,时代在进步,文化在进步,家的含义和内涵也在进步,越来越丰富。

    《家》也许并不是巴金最好最优秀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有人缘的一个作品,也是我感受比较深刻的,比较喜爱的作品!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19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高中生读《家》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dhb100.com)高中生读《家》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最新高中生读《家》读后感、精选高中生读《家》读后感、经典高中生读《家》读后感等,感谢大家的阅览,欢迎大家多关注本栏目文章更新。 更新时间: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