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孟子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孟子读后感600字,2023孟子读后感600字范文
孟子读后感600字相关栏目
孟子读后感600字热门栏目
孟子读后感600字推荐

六年级读后感追风筝的人(汇总12篇)

是不是感觉对写作品读后感感到没有头绪呢?在阅读了作品感受到了作者的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写读后感并非赘述原文,重点是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有请阅读读后感大全为你编辑的六年级读后感追风筝的人。...

水浒传最新读书笔记感悟心得精选

感言就是个人发表自己内心感想想法的文章,感言是最触动人们内心的句子,优秀的感言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写好它呢?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水浒传最新读书笔记感悟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西游记的读后感700字汇总

写作品读后感时重点应该放在哪里?阅读作品,仿佛让我身临其境,被书中情怀所感动,为书中人物所折怀,正是学知识关键时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就非常重要。记录感受也同样重要。由此,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西游记的读后感感谢您的参阅。...

《夏洛的网》电影观后感5篇

好的影响也是人进步的阶梯,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我们只有欣赏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写观后感是一种提升我们作文能力的捷径。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观后感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夏洛的网》电影观后感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剩下10...

2023《儒林外史》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精选栏目推选:“儒林外史读书笔记”。下面的“2023《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是栏目小编收集整理供你借鉴的内容,在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都懂得了许多深刻的道理。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读后感如何写得好?欢迎您阅读本网页的内容!...

猎人笔记心得感悟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小编特别编辑了“猎人笔记心得感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猎人笔记》的作者是屠格...

格列佛游记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有质量?在工作中会产生一些突然的想法,我们应该会将自己的想法做个总结。写心得体会要读原文,抓重点,根据您的要求,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一篇《格列佛游记的心得体会》,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铁道游击队的心得11篇

通过一次难得的机会,获得了新的感悟时,此刻不妨将这些所想所思写下来。坚持写心得体会能帮助我们记住重要的事,我们该从哪里去借鉴他人的心得体会呢?我们搜索并整理了铁道游击队的心得,以下是相关内容,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大空头观后感(合集5篇)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在观赏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的观后感更好的记录下来呢?小编特别编辑了“大空头观后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这部获得xx...

汤姆叔叔的小屋作文读后感悟800字精选

考虑到你的需求,编辑特意整理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作文读后感悟”,每当我们经历一些难忘的事情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感言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发达我们的情感,一篇优秀的感言是怎么样的呢?希望大家喜欢本文。...

孟子读后感600字

(共 5473 篇)

  • 孟子

    孟子(Mencius、孟轲,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孟子读后感2000字

    孟子读后感2000字

    最近,笔者通读了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孟子】一书,颇有些感想。

    【孟子】一书的内容,总起来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仁政。大多数的篇章就是讲什么是仁政,如何才能实现仁政。当然,还有关于修身、学问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暂不讨论。

    什么是仁政?孟子在书中并未加以解释。但从【孟子?梁惠王章句】等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关于仁政的某些观点。你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食,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亡。、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愿出于其路矣。跟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民为贵,社稷次这二,君为轻。、仁者一爱一人,有礼者敬人。一爱一人者人恒一爱一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说到底,仁政也是两个字:保民。作者并椐此得出结论:仁者无敌。

    应该说,孟子的仁政观点,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历代统治者奉为经典,并被当作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长期处于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

    但是,为什么仁政说并未能让历代统治者真正去实现仁政,更多的时候,老百姓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关键是仁政说只是提出了或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但未从制度层面解决封建社会存在的弊端。从这个方面说,孟子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

    从中国历史上看,真正能实行仁政的君王有几个?汉朝有汉高祖、汉文帝、景帝而已。就连汉武帝我看都还算不上是好皇帝,虽然有人把他吹上天去。唐朝也就高祖、太宗时期尚可称得上是仁政,则天和玄宗时虽然出现了盛世,但那是因为祖宗给他们打下基础,他们在不少方面都还算不上仁政,就连个人生活作风都还存在很多问题,就别说任用一奸一佞和酷吏了。宋朝基本上就没有能称得上施行仁政的皇帝,连太祖和神宗都说着吧,他们的积分也还不够。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对其他民族是严防死守,倍加歧视。也许只有世祖还有点仁政的意思,还算

  • 2、 读孟子有感

    读孟子有感(一)

    生命是坎坷的,除非有了勇气;勇气是莽撞的,除非有了理一性一;理一性一是暂时的,除非有了信念;信念是可变的,除非有了信仰。

    我们努力于物质遗存的碎片中,寻找和发现人类一精一神和智慧的交集。信仰使我们能在变化多端的时代,以淡然自若的潇洒决胜于千里之外;以游刃有余的技能突出于茫茫人海;以泰然自若的倜傥抒写生命的美好;在时代的竞争中,成为坦然面对的真正英雄。【孟子】所教给我的正是一种信仰,一种生生不息、独立自强的一精一神。

    玖【孟子】,读出的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义字贯穿了孟子的全部道德观,如果仁是一爱一人的话,那么义就是助人;如果仁是博一爱一的话,那么义就是广利;如果仁是尚慈的话,那么义就是豪举,在孟子的义里,凝聚着心中装有集体的高尚道德情一操一。因此,在我心中,孟子不仅是战国时代的美男子,更是那个时代的一精一神化身!他一爱一憎分明、疾恶如仇、当仁不让、反对战争、蔑视强权,都源于他高尚的人格一操一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教导我们要坚守做人起码的道德底线;富贵不能一一婬一一、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它激励我们要培养坚贞不屈的大丈夫一精一神。

    玖【孟子】,读出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就告诉我们磨难是成功必经之路。【孟子】告诉我们: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而瀑布的美丽之处,也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向前飞跃。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不经历挫折、泥泞,不通过在困难中锻炼自我,又怎么到达成功彼岸的呢?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有正确面对挫折,厚积薄竣,才能拥抱成功,享受幸福

    玖【孟子】一书,学孟子一精一神,就是要学习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要学习孟子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要学习孟子的正义一精一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回报社会。

    【孟子】告诉我,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走在生命的大河两旁,修身,正心,不怕风吹雨打、坚持信仰,使其中穿枝抚叶的行人踏着荆不觉得苦,有泪可落但没有悲凉!

    读孟子有感(二)

    这个寒假,我看了【孟子】这本书,对孟子其人其书有了一些了解。

    孟子名轲,从师于子思,后来,他授经讲学,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晚年与几个学生一起着书【孟子】。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学思想的一代尊师,被后人称为亚圣。【孟子】这部书大多在写孟子

  • 3、 《孟子》读后感800字

    品读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知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宝藏。它集中了古代圣人的智慧。在历史遗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中,蕴含着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可是,在这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传统文化知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是责无旁贷的。

    历史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有许多。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理念是我们所追寻的。它们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教会我们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做人的最基本准则。《孟子》一书就是传统文化知识的精髓。我读了它,从中学会许多为人处世之道。我要学为自己所用,并把它发扬光大。

    《孟子》教会了我们孝顺。《孟子》一书中言“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他主张的本质上是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友爱。这种道德理论正是我们所崇尚的。可是现在的社会,新闻媒体曝光的因为父母年老而嫌弃自己父母是拖累而将他们赶出家门的例子比比皆是。曾有报道称一名四十多岁的男子因为不务正业而单身着,他的八十多岁老母亲为其担忧而不与小儿子进城享福。因为该男子喜欢嗜酒,有一回醉酒回来后,殴打自己的老母亲,并将其把她赶进厨房做饭。但老人因年老体衰,并且身上全是伤,摔倒在厨房里。那时正值冬天,老人被活活冻死在厨房里。该事件被报道出来后,引起社会的关注,许多人为此感到心寒。在这个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着一颗向善的心。一个人,他如果想存在于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立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保持着一颗向善的心。我们也要保持有一颗孝顺的心。“百善孝为先”,这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孟子》提醒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其中就蕴含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时刻提醒着我们: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反观现在的社会,在利益的重熏下,人类大量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沙漠化。工业污水的排放和人类不知节制的捕鱼,造成了生物鱼类的灭绝,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样我们又怎样进行可持续呢?难道这不令我们反思吗?有句俗语“金山银山,不比绿水青山”这就体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如果环境破坏了,就算我们有再多的财富也找不回以前的青山绿水。

    阅读经典书籍,传承孟子的思想理念是我们青少年的责任。但是在这信息化时代,又有多少人可以去阅读那经典文化?许多年轻人只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多少人时刻

  • 4、 《孟子》读后感1000字

    我们都知道,在政治思想中,《孟子》中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同时推行仁政,重教化;在教育思想方面提倡顺应天性、专心致志并循序渐进;在文艺思想方面,鼓励提高鉴赏能力和自我修养,并主张文艺应服从于政治教化的需要;而在哲学思想方面,孟子是儒家学派第一个提出系统的人性理论的人,性善论也是孟子道德哲学的核心内容,由此构建起他的心性之学的思想体系。即尽心知性,尽心即把人的本性中的恻隐之心、羞辱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扩充到极致;所谓知性,即指对本性中的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并且付诸实践。简而言之,孟子的心性之学的根本目的是塑造理想人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孟子性善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第一,人类有着共同的本性,这个本性是以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为内容的社会属性,而非与禽兽无别的自然属性。第二,人的善性是先天固有的、与生俱来的,而非后天形成。第三,人皆有之的善性,起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然而必须经过自我修养,才能发展成为完美的道德。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发展了心性之学。

    在《公孙丑上》的篇章中,用关于小孩突然掉入井里每个人都自然而然地产生惊骇、同情的心情的故事说明了每个人都有同情之心,羞辱之心、退让之心、是非之心。再通过阐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辱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有了这四种萌芽在身上,就应该懂得把他们都扩充起来。

    孟子的性本善的道理很简单,其目的也是为了唤醒我们的善心,探索自己、反思自己并发现自己,尽力行善。但是既然每个人都有善心为何还有那么多因人不善而造成的悲剧?孟子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人之所以不善,并不是天生导致的,而是受环境影响,被外界污染。即由于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心----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其所以放其良心者----才会变成这样的。但是外界是没有善恶之分的,那么人的后天的恶的根源到底是哪里呢?因为孟子没有继续论证恶的根源,然而恶又是存在的,所以就不能否认恶在人性中的存在。

    其实,我认为经济学的前提就说明了即人是理性的,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以为自我服务为目的的。虽然这个假设并不与性善论相直接矛盾,但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他人利益交叉重合、恶性竞争和零和博弈的过程,所以也不能否认这个天然属性,其实也是人恶的行为的根源。这也正是为什么需要现实社会秩序和法律制度来规范每一个人。

    本性善恶的话题,中外古人都有

  • 5、 《孟子》读后感500字

    "自反"是儒家提倡的一项重要的行为规范。

    人非圣贤,都会犯错。此时,自我反省便是最好的补救措施。只有深刻反省,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也只有深刻反省,才会让自己铭记在心,下不为例。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但是,"自反"绝不仅仅是一种补救措施,它更是人们为人处事的一种智慧。

    孟子曰:"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意即别人对我无礼,我需自省。道理很简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别人无礼,必是我有过在先。毕竟人非禽兽,谁又能无缘无故地去伤害别人呢?

    这其实表达的是一种内敛的心境。每个人都有尊严,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更好面子。当他人对自己无礼时,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每个人都会觉得有失颜面。这时,人们一般会据礼力争,以图挽回颜面。一些人按捺不住心中怒火,也会针锋相对,奋起反击。第一种做法固然好些,但局面既以尴尬,只能草草收场,再次相遇时,也只能形同陌路。

    其实,还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自反"。正如前文所说,谁都不会无端生事。这时,如果能够抑制住一时怒气,加以"自反",或承认错误,或解除误会。不仅可以得到对方的原谅,更会使其尊重你。对,尊重,人的尊严就是这样获得的。

    可见,儒家文化不仅使得我们好面子,更加告诉我们如何维护面子。面子不是表面文章,更不是虚荣,而是人的尊严,行得端,坐得正,以礼待人,以礼处事,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自反"是一种意识,我们既不能抱怨客观事物,也不能向他人推卸责任。加强"自反"。我们才能够纠正错误,挽回损失,完善自我。

  • 6、 《孟子》有感 (250字)

    一翻开《孟子》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因为在看书时,历史知识就像永不干枯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入我的大脑。

    看着看着,我好像进入了古老的春秋时代,仿佛看见孟子儿时逃学孟母脸上生气的表情;又犹如听见两军交战时人喊马嘶的声音,看见一个个青年将领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甚至为不能帮上忙而感到遗憾。那个时代的诸侯国的成败兴衰仍然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重现,令我感叹不已。我还对春秋时代的礼仪制度加深了一层了解,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孟子的为人。

    《孔子》和《孙子》我也看过,但对我来说,却没有《孟子》给我的震撼力那么大。我要好好保存这本书,并把孟子列入我最敬佩的人当中去,予以纪念。

    五年级:吸血鬼666

  • 7、 《孟子》读后感3000字

    一. 关于心术

    无论外国中国,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推崇一个境界,这种境界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不同的名字,按儒家孟子讲叫致良知,管子叫心术。英国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情况与精神病态有些类似,当然佛教也管这个叫禅修。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事物还是一种事物,用简明的语言来叙述,就是不受情绪所控制,因为情绪会影响人的决断的准确性,不论是高兴的情绪也好,还是悲伤的情绪也罢,亦或是恐惧的情绪,都会让你心中的天平不再平衡。用管子的话叫: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可以说清楚的描绘了当你的心动时情绪带给你的影响。孙子讲战术叫多方以误,总之就是用各种手段让你受情绪左右,从而判断失误,比方说唇亡齿寒的那个虢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安全)而没有看清形势,等人家打完回来就顺手就被灭了。诸葛亮用空城计也是利用的司马懿对他的畏惧之心,如果换做别人,司马懿早就破城了。 那么就简单谈到这里,我更想谈的可能还是各方对此的认识与方法。

    国外发现世界上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的杏仁核(脑中掌控情绪的地方)天生不发达,即他们的天生就对情感不怎么感冒,他们因此而冷酷无情,镇静,专注,富有行动力(拖延症据分析就是因为对未知的未来感到害怕而产生),当然也许还富有冒险精神,因为没有了情绪他们的生活很无趣,种种这些加起来,便构成了一个富有魅力的坏男人。他们可以是执掌一方的ceo,也可能是沉着的外科主刀医生,也有可能是一个极度危险的连坏杀人凶手(他们感受不到杀人所带来的道德谴责),一切都要看他们对自我的把控。

    这个可以说是一种天赋,他们天生就达到了常人所不能企及的境界,他们不沉溺于过去,也不展望未来,他们只活在现在(他们很少会考虑后果)。听起来不错,但副作用也是相当的大,而且不是你想就能做的到的,这需要天赋。 当然,凡人对比于天才也有自己的路子。

    首先可以说是佛教了,他们提倡以禅修的方式来达到这个境界,不断打坐修炼自己,让自己不为外物所动,可以说这种方法确实可行,有人就测试过修行高深的僧人,然后突然在他耳边响起爆炸声(当然会调控分贝大小),看他们的心率变化,结果确实也让人震惊,他们的心率居然一点变化都没有,就是说丝毫不受外界所影响,按那位僧人的话来说,就是他的修行让他感觉这就是远处发生的事情一样。

    道家虽然没有什么禅修之类的说法,但跟佛教也差不多,即清心寡欲。佛说叫斩断七情六欲,忘却红尘烦恼。道

  • 8、 孟子读后感1000字

    孟子读后感1000字(一)

    文/许顺君

    孟子经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寓言来表达自己地观点和看法。而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变成了今天我们常用地成语,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可见孟子思想对我们地影响对我们来说不可不谓深厚。

    孟子所说的揠苗助长演变到今天一般都说成是拔苗助长,但说的都是同样一个道理,孟子认为教学和学习知识如同植物生长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而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然就会像宋人那样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把自己累得不行不说,还枯死了禾苗,得不偿失。要想幼苗茁一壮成长,只有勤于耕耘。不愿耕耘,拔苗助长,必然失败。就像人的成长与发展一样,同样要遵循规律,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根基一点点变得牢固,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成长得更好,由一颗幼小的树苗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孟子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守规律的同时还提醒人们凡是应顺其自然,适应事物本身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正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即是继承了孔子欲速则不达的思想。当我们太想办成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急于求成而显得过于浮躁,沉不住气,冒冒失失的前进就失去了方向和重心,把握不住事物前进和发展的速度,方而更容易迷失方向。孟子的观点就好像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道理一样,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越大,那它产生的反作用也就越大。同样,如果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倾注了太多的一精一力和心血,付出了太多的努力,那我们必然抱有更多的希望和企盼,而一旦事物的发展出乎我们的意料和想象,那我们将比用平常心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更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所以凡是我们不必看得太重,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当事情成功时,我们才不致于过于高兴,被成功的喜悦麻痹了清醒的头脑;在事情失败时,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致于过于失望和难过而丧失了前进的勇气。

    孟子还曾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时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追求的,当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孟子选择舍生取义,虽然平凡如我们的芸芸众生不用面对生命与道义这么高尚严肃的话题,但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难免还是会面临两难的选择,那我们又应该怎样抉择呢?比如说工作和休息的冲突,个人利益和大家利益相矛盾的时候,何去何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

  • 9、 读《孟子》有感300字

    仅读《孟子》几章,可将其为政理想概括为:为政一处,造福一方;为政一时,泽被千秋;为政以仁,民众拱之如日月;为政以利,民众视之如草芥。

    而对比今之为政者,有些领导,如日月乎?如草芥乎?其对己,恨不能尽天下之财物为我所有;对他人,恨不能有一毫财物为他所用;视己为至贵至尊,视他则至微至陋;口里大呼君子当淡泊名利,自强不息,实则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以利盈我;美其名曰领导就是公仆,心系员工生存,实则为只让牛儿奔跑,不让牛儿吃草;口里曰府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实则为员工真的成了牛,吃的是果真是草,挤的确是鲜奶,而领导依然是高高在上的人,吃的是奶,挤的是邪恶与虚伪。

    民德不厚已久矣,民风不淳也已久矣!究其根本,上行下效已久矣!苟欲民德归厚,则必得为政者以德文己,以己化民。如此则春风可化细雨,润物亦可无声。

    自己贪得无厌,而呼员工要大公无私;

    自己奢侈浪费,而呼员工要简以养德。

    如此为政者,与禽兽何异?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披着人皮的兽,不得而知。唯愿为政者能日三省乎己,为人为兽,自可定论。

  • 10、 孟子的读后感1500字

    篇一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都没有改变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我喜爱伺茶,每每在茶的面前,我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好。品味人生,忧患生命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塌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我感悟到,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平和。

    茶是个和气的性子,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做宠物状。所以,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时候,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还担任着缺一不可的角色。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自己不评说,只待旁人去品味罢了。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倒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愉快之意。在茶道讲求的要让身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09-19

  • 2019-09-28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3-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5

孟子读后感600字
孟子读后感6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孟子读后感600字,孟子读后感600字范文,2023孟子读后感600字等,为大家撰写孟子读后感600字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