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初二傅雷家书读后感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

此时用文字表示自己的心情,写一篇观后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写好观后感的“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观后感最重要的核心是哪里呢?有关“辛德勒名单影片观后感”的内容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您带来的,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你感觉对写作品名观后感毫无头绪吗?电影和电视剧也通常能够调动我们的思维能力,剧中的情节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实际上,写观后感和写读后感有相似之处,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与作品更加亲密,出于您的需求,小编为您搜集了以下内容:完美陌生人观后感,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欣赏这些优秀的影片后,我们都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应该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这些感受,观后感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影片和情节本身的记忆,方便日后回味,如何修饰自己的观后感呢?根据您的要求,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些内容:电影《巴黎圣母院》观后感,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敬读阅读读后感大全编辑整理的悲惨世界有感。每份工作的环节流程,都避免不了要写文档报告,有时候看一些范文,远比自己苦想有用得多, 大量阅读书籍可以提高我们的远见,变相的提高写作能力。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怎样把作文写得又好又快?必定有些学生在困惑作文该怎么写,通过写作文可以帮助我们对于身边事物的观察。没有词汇和写作素材,当然无法写出优秀的作文,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老头的读后感作文”,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也许"读后感平分生命4篇"就是你要找的,请马...

上学的时候对于写作文应该是很了解,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一篇优秀的作文能引起读者的共情,好的作文一般都具备什么要素?经过收集,编辑为您献上《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作文,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目录
(共 2615 篇)
- 1、 《秋山红叶》读后感1000字
- 2、 秋巫婆的树叶信读后感
【篇一:《秋巫婆的树叶信》读后感】
在我的第一个假期里,我读的课外书是童话书《秋巫婆的树叶信》,里面的故事都很短,有些还不很懂,爸爸妈妈给我讲解后知道了故事讲的一些道理。我比较喜欢的是狐狸与奶罐这个故事,讲了一只狐狸偷喝了别人的牛奶,可是它的头怎么也从奶罐里拿不出来了,无论它怎么讨好奶罐,奶罐就是不放开它,最后狐狸想惩罚奶罐,就把奶罐扔到河里,狐狸的头还在奶罐里所以它也一起掉进了河里。
这个故事讲得就是我们不要做坏事,如果不改掉坏毛病的话,一定会受到惩罚的。
【篇二:《秋巫婆的树叶信》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秋巫婆的树叶信》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蜗牛》这一篇。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森林里玩,小蜗牛爬的很慢很慢,好久才爬到,已经到夏天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采草莓,小蜗牛好久才爬到,已经到秋天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采蘑菇,小蜗牛好久才到,已经到冬天了。蜗牛妈妈就让小蜗牛在家里过冬了。
有时候,时间像个急性子的人,完全不等候走路慢腾腾的小蜗牛,让它一再错过季节。我们不能像小蜗牛学习,做事慢慢腾腾。
【篇三:《秋巫婆的树叶信》读后感作文】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秋巫婆的树叶信》的书,这本书是由许多小故事组成的。有的故事为我们阐述了亲人之间深沉的爱;有的故事幽默、诙谐,使我深深地沉浸在书里;有的则告诉了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阿豺折箭》了。
《阿豺折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他们都不把彼此放在眼里。阿豺一天天老去,他知道死神即将降临。因为担心国家的未来,他便把他的儿子们叫到病床前,叫他们每人在地上放一支箭,并让慕利延捡起一根箭折断,慕利延很容易就折断了。阿豺又让他把剩下的箭一起折断,这一回,无论慕利延怎么折都折不断。这时候,阿豺告诉他的儿子们要齐心协力,才能保卫好国家。见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阿豺安然去世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的道理。我想,我应该团结同学,不应该像阿豺的儿子一样自负。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我要把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成为座右铭,铭记在心中,让它无时无刻提醒着我要团结!
【篇四:《秋巫婆的树叶信》读后感】
你读过《秋巫婆的树叶信》吗?我在暑假里就看过了这本书。这本书是由很多个国家的童话故事组成的,其中我最喜欢有魔力的时间这一章里的童话故事
- 3、 《黄叶在秋风中飘荡》读后感800字
【秋叶飘想】
题记:映着夕阳的余光,继续走在那落满秋叶的小路上……
假期中有幸拜读路遥小说《黄叶在秋风中飘荡》,其情其景深深的感染了我。一个周末,独自走在点点夕阳洒在长长的小路上,依稀的苦草似乎也在感谢这自然的恩赐。随风摇曳,摇醒了我的梦。
我是带着一颗失落,彷徨的心走到这儿来的。小路蜿蜒曲折仿佛没有尽头,秋风萧瑟。那苦枝上零落的老树叶犹如只只可怜的老蝴蝶在风中扬扬洒洒,飘落在地。透过飘落的秋叶仿佛我又看到了那只风雨之中折翅的蝴蝶,被雨点重重击落,陷进了泥水潭中,不能自拔—那只蝴蝶,就是我。
眼前的秋叶仍不停的随风零落,一片接着一片,她在为我流泪吗?忽然有一种蓦然的欲望,慢慢的伸出手去,一片秋叶飘落到我的手心,仔细端详,那竟是一片残叶。在那残缺不全的身躯上却清晰的看到了那一道道弯曲的脉络,载着无尽的痛完成了生命的又一次轮回。我看见了,我真的看见那鲜绿的汁液在流动。我更看见了生命力的坚强,生命力的希望。
思维从痛苦中挣扎出来,穿过眼前零落的秋叶,和着风声,渗入远方苍茫的大地。来自那遥远国度的回音荡在我的耳畔:一阵浪花的扑来,轻舟的结局是淹没;而一次次困难的来临,人生的结局却不一定是失败。咆哮的海洋,总有破浪前行的冒险者;高傲的雪山,总有人背着勇气、智慧去攀登;崎岖的人生路,总有人去踏寻。擦干泪痕,我选择,我面对。心灵之火不灭,希望之光,就在前方闪耀。
一丝情缘在心中缠绕 、升华;
秋叶,大地喜悦的收成;
静美,清朗的脉络;
翻心的秋叶胜过狂舞的蝴蝶。
一个成熟的悲剧,收获秋叶的歌声。
风,风走了,那片叶。映着夕阳的余光,继续走在那铺满秋叶的小路上、、、、、、
- 4、 叶问观后感1000字
【第1篇】
乍看上去,叶问是一个完人。家境殷实、教养良好、学武一精一深、与世无争、为人谦和、广结善缘。细想来,造就他这些特质的,是他的成长环境:富家少爷,不愁一温一饱。因此,他可以一心一意地只做一件事,一件他最喜欢的事——一习一武。年轻的叶问,是个简单的人。他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地吃饭、喝茶、练功。他的世界,除了家人、朋友、就只有那根木桩了。
因为简单,叶问成就了常人难以达到的武术修为。日日夜夜的打桩将他带到了一个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的高度:佛山第一。在旁人羡慕的眼神中,不开馆,不收徒弟。因为这一切本不是他所在乎的!他是一个武痴,一个只想好好练功的武痴,如此而已。为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他用自己的品德来赢得他人的尊重,而不是武力,从来都不是。
所以,他会像对待老朋友一样招呼前来切磋的对手一起同桌吃饭、喝茶聊天;会恰到好处地教训耀武扬威的警官又给他留足面子;会对上门挑战、出言不逊的敌人一忍再忍,即使无奈出手,也会先让上几招、后发制人、点到即止。他不是武师,却替全佛山的武师们打败了踢馆的狂人,为佛山“武术之乡”的称谓增添了光彩。既便如此,他依然一温一和谦逊,不耀武、不扬威。因为他知道,要解决问题,所依靠的,从来都不是武力。
生活理应如此继续,直到那一天,佛山沦陷。
佛山沦陷,所有人的生活仿佛同时回到了起点。彼时的少爷,被日寇霸占了自家的大宅,过起了三餐无着的苦困生活。此时的叶问,是当掉怀表换米、省下自己的午饭带回家的男人;是煮糊了稀饭、细心照料生病妻子的丈夫;是用练“少爷拳”的时间陪儿子画画荡秋千的父亲。从少爷到普通百姓,没变的,是那颗淡定谦和的心。上天对于有缘人从来都是公平的,夺走你拥有的一切,是为了给予你更多。夺走你物质上的享受,给予你一颗更为强大的内心。
当他亲眼目睹自己的朋友、同胞被打着“武术一交一流”旗号的日本侵略者无理槍杀,一温一文尔雅的叶问愤怒了!他走进校场,用双拳打倒了日本的武士。此时,他所出的拳,不再会点到即止。因为他清楚,自己所面对的,是披着“武术一交一流”外衣的恶狼,是残暴无一耻的侵略者!
于是,我们听到了这段对话:
三浦:“你再来吧。”
叶问:“我不是为了这些米来的。”(打赢了有白米送)
三浦:“你叫什么名字?”
叶问:“我只不过是个中国人!”
受了伤的,不仅是双手,更是自己内心:我发现自己真的很没用,什么都做不了。以前就知道练功,又能怎样?
- 5、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读后感1500字
刚刚看完了《黄叶在秋风中飘落》路遥的作品意料之中地引起了我的思考。他的写作手法和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在每一部作品中都得到了贯彻自然、朴实、深刻、真诚,无论是以前看的《人生》和《平凡世界》,还是今天的《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无不让人惊叹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细腻朴素毫无做作的表达和对普通百姓优秀而高贵品格的歌颂。
来回味一下内容:高考落榜准备再考一年的卢若琴因父母双亡来投奔在县教育局当副局长的卢若华。因为不想不劳而获而让哥哥给谋了一份在离县城10多公里之外的高庙小学当教师,工作之余准备复习参加来年高考。在高庙小学任教的还有唯一的一位敦厚老实的男教师高广厚,高老师的妻子刘丽英外表美丽、内心却贪图享受物质生活,他们有一个四岁的儿子兵兵。因为妹妹在高庙小学的缘故,身为副教育局长的哥哥隔三差五来到高庙小学。其实他来到这里以看妹妹为幌子,暗中看上了高老师的老婆刘丽英。刘丽英整天觉得高广厚人很窝囊,为了她心中所谓的鲜光靓丽不惜抛弃儿子和高广厚离婚。这个老实本分的男人一直以来就受到卢若琴的怜悯,在刘丽英和高广厚。离婚后,卢若琴毅然地担负起照顾兵兵的角色。刘丽英和卢若华的新婚生活在一个多月后开始由新婚慢慢冷却,刘丽英因为一次儿子住院两天在医院照顾儿子而影响了新家庭的和谐,却也在这个过程中看清了外表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丈夫私底下的丑陋面。他们的婚姻两个多月彻底结束。重新回到老家的刘丽英面对着乡邻的鄙夷和家人的冷落,生活的唯一动力是自己和前夫的儿子兵兵,却无颜面对往日的男人高广厚。于是,在兵兵过生日的那天,他去了高庙小学附近见儿子,儿子兴奋地叫来了爸爸。物是人非中,昔日的夫妇重又走到了一起。
小说的梗概就是这样。我们可以从小说中学到很多,了解这个社会的千形百态。例如,温文尔雅的副教育局长其实是个伪君子,台前幕后判若两人。用社会学上的戏剧观点来分析,他在舞台上的角色完全以善变的技巧掩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歌德说你看不出我正在想什么,如果你知道我现在正在想什么,你会感到害怕。在幕后的家庭生活中,他又恢复到本来面目。如果人性用来代表文明而兽性代表野蛮的话,那么走出家门的局长展现出的是他的人性面,回到家中后又露出自己的兽性面。副局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是文化显然在他身上做的功不够。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以貌取人,不能因为别人的高学历,貌似涵养很深的外表而轻信别人,保持一颗洞察秋毫的心灵,相信时间
- 6、 《晚秋》读后感1000字
- 7、 《秋夜》读后感1000字
破晓
——读《秋夜》有感
我的灯和酒杯上落满灰尘,但通往远方的道路却宁静致远。
———题记
深夜,一间旧屋,一盏小油灯,一柄长烟斗,一张硬木方桌,他,常常在这里写下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他常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一个隶书“一”字,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射出高于常人的敏锐洞察力,他,就是鲁迅先生。
这次我所感的文章选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读鲁迅的文章,我真切的感受到有一股力量隐于文字、融于文字,他仿佛呼出即来。那股神秘的力量似乎要撕碎所有隐藏的秘密,一切的一切都将袒露无疑,再读之,我看到了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欲绝要改变旧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人民麻木思想的悲切。鲁迅先生在一次次失望和悲痛中仍不放弃手中的标枪,以笔为武器,以尖锐的文字为子弹,狠狠地扎进敌人的心脏,为中国 、为世界、为全人类贡献思想解放的能量。
秋夜里,有两棵枣树不惧严寒、灰暗,傲然,笔直,将最直最长的几枝铁似的直刺进晦暗的天空(象征黑暗势力),月亮囧的发白,(象征黑暗势力)天空也狭着鬼眼,读到此处,我方才懵懂明白,鲁迅先生虽以笔为武器进行斗争,但其战斗力是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一位革命战士激昂的斗志和对未来美好的希冀;后窗上的玻璃丁丁作响,无数小飞虫在玻璃灯罩里撞得奄奄一息,但绝不轻易不放弃,前赴后继。我怅然若失,感悲飞蛾命运的短暂,却在良久后领悟到:中国的革命正是由一些像飞蛾这样无畏死亡,追求正义和光芒的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飞蛾扑火,力量若如鸿毛,意义与价值却重如泰山。鲜血与牺牲浸透通往成功的道路,折射出人性对光明的渴求,正如鲁迅在《故乡》里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这是鲁迅在黑夜里与黑暗的斗争,这是属于中国人的革命之路;两棵枣树,落尽繁浓绿荫,只余一身孤寂皮囊,但好在坚毅、镇定,欲于天公试比高。我想,这就是鲁迅文章背后荡漾着的力量,那恰如其分的与流淌在中华大地上汹涌澎湃的黄河流淌入中华国人的心一样。现如今,在国人心中狠狠地扎根立牌,刻进灵魂,成为思想懒惰的救赎。这也许这就是我从鲁迅先生的文章里体悟出来的,小则一个人,须成才,必经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放于社会,这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鲁迅后花园里无声无言的斗争,在某种程度上似乎重现了当时笼于社会的错综关系,这也许就是中国革命时期复杂的社会缩影中的一页吧
- 8、 庄子秋水读后感1000字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一个自满的人,是不会知礼,知义的。懂的自谦,才会明白礼义廉耻。满招损,谦受益。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止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大海是天下万水之源,之归宿,虽然万川归之,并不见海水溢出,虽然尾闾不断倾泻,也不见海水干涸,四季或旱涝的变化也对大海没有影响,为什么如此?
- 9、 读《枫叶船》有感1000字
《枫叶船》是《曹文轩经典美文分级悦读》丛书其中的一本。一拿到这本图文并茂的书,我的眼球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过来,这本书使我痴迷到了忘我的境界,仿佛这个世界上只有我和书。
我被书中的故事震撼着······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石磊的小男孩儿,他跟随舅父生活,“享受”尽了舅母的白眼,为此,他感受到了一个孩子从未感受过的痛苦。他酷爱读书、想象力丰富,舅父家的书都被他看了一个遍,许多诗和小说都能倒背如流,他经常试着在墙上、桌子上写诗,没想到有一天被舅母发现,遭到了一顿谩骂。读到这儿,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不由地抱怨道:石磊真是太可怜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继续往下看······
以后的他经常静静地坐在河边,眺望对岸,把它勾画成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他用树根刻了一艘小小的木船,用枫叶做船帆。当把小船放入河水中,眼前美妙的景色使他突发灵感,一首小诗从石磊的脑海中呈现出来,他为这首小诗取名为“枫叶船”。后来,这首小诗居然在报纸上发表了。当他高兴地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师时,他没有得到老师一句夸奖与鼓励的话语,得到的却是冷漠、怀疑的目光。石磊那高兴地心情一落千丈。不仅如此,老师还多次询问他是不是抄袭别人的作品。在被逼无奈之下,石磊只好撒谎是他自己抄的,这给一个只有14岁的孩子的心灵刻上了一道难以抹掉的伤痕,从此,他变得多疑、心灰意冷······
读到这儿,我感慨万千,我为石磊而感到惋惜,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个孩子心灵的伤痛?我知道,这伤痛是源于一个班主任对他不信任的结果!如果当时老师给予他鼓励和赞赏,说不定,现在石磊已经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大诗人!
在为石磊痛心、惋惜的同时,我想到了我是多么的幸运。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很有方法的好老师。
记得在三年级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只要一提写作文,我就头疼。我的班主任宋老师告诉我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多看书,多观察、勤动笔,听着老师的话语,我豁然开朗。接下来,宋老师鼓励我开通校讯通博客,从此,我坚持一个星期写两篇作文,宋老师经常光临我的博客小家,对我的每一篇作文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在班里,宋老师经常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读给同学们听,我还被同学们称为“小作家”。老师的鼓励和赞赏让我信心倍增,使我的写作兴趣越来越高,现在,我的博客小家经营得越来越红火了,我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鼓励,怀疑,这两个举动会有不同的结果:鼓励,会让一个人走向成功;怀疑,会让一个人的心灵受到创伤
- 10、 落叶飞_《飘》读后感1000字
哪怕一种最坚贞不渝的爱也会消磨掉。我的爱已消磨殆尽了。瑞德
千百年来,爱是什么?即使是哲人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如果爱是有定义的,就像数学公式那样,那么,世间的痴男怨女就可以对号入座了
对于思嘉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的。她像个小孩子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一面拼命让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断地把幸福推离,把爱人推向深渊。第一个爱上的是阿希礼,可阿希礼却不要她。就像瑞德说的,阿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只会撞得一鼻子灰。思嘉不了解阿希礼,所以她爱他,想尽一切办法得到他,而当她认清他时,她再也不爱他了。
思嘉是个矛盾体,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是,起初,他选择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为时已晚。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tomorrowisanotherday。她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tomorrowisanotherday。。永远充满了希望和斗志,永远不会放弃,不会绝望。
思嘉真正爱的是瑞德。瑞德在他们婚后,一次又一次给她机会,而她就像瑞德所说的,像一个顽固的小孩,固执得可爱。他爱思嘉,但他更了解思嘉,所以他从不说,只是通过行动表达,而思嘉却总是利用别人对她的爱来转化成鞭子,一下下鞭打爱她的人,也从来不曾想去了解他。最后,他绝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没有勇气重复去尝试,他累了。最终,把他对她的爱消磨殆尽。她悔悟得太晚了。他的心,已死。当他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就再也回不来了。他说过,他从来没有那个耐心把破碎的东西缝好,再告诉自己这就和新的一样,自欺欺人罢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缝,再也不是原来那样了。
是谁将思嘉从守寡的抑郁中拽拖出来?是谁一而再再而三地纵容着思嘉的娇纵和无理取闹?是谁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从容淡定地摆平一切。瑞德那么耐心地等待着思嘉长大,而思嘉却那么无知愚蠢地等待着希礼长大。金钱不曾让瑞德失望,而思嘉却让瑞德绝望了。
我不知道,一个在最后才明白自己是深爱着那个一直深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11
